凤翔村民演奏西府曲子《绣荷包》王惠玲 摄□王惠玲 记者 牛小宁
拉起二胡,敲响梆子,唱一曲苍劲朴实的凤翔民歌——西府曲子……这是秋日午后,宝鸡市凤翔县村子里常见的景象。
谈起西府曲子,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马耀堂老人深有感触,“我是凤翔县第七、八届的政协领导,打从那时起,我们就为保护这些民间曲子发挥力量,直到现在没有间断。”他从50年前就开始竭力挖掘、保护西府曲子。
1963年7月,马耀堂将自己搜集到的上百首西府曲子整理成册。“我曾任凤翔县文化馆领导,年轻时挨家挨户搜集这些曲子,大概搜集了两三年。”他将搜集到的曲子,按照生活、爱情、传说故事、平弦曲牌等分成四类,再用油墨印刷成册。
捧着斑驳的西府曲子册子,马耀堂很是激动,“现在凤翔的泥塑、木版年画名扬世界,希望这好听的曲子也能让更多人知道。”马耀堂讲到,自己多次受到凤翔县政协的邀请,一起研究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曾为政协一员,更有一生的政协情谊,我一定会继续为政协贡献力量。”
据凤翔县政协主席鲁立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省级保护项目6项(凤翔草编、灵山庙会、豆花泡馍、罩金漆器、西府曲子、赵氏一笔肖膏)。
“很荣幸有像马耀堂这样的老一辈政协人,他们身上的光芒让我们看清了道路,有了学习的方向。”鲁立说,近年来,凤翔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以申报国家、省级保护项目为契机,在挖掘整理上做文章,在传承创新上下功夫,目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省文化厅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凤翔木版年画和凤翔泥塑申报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凤翔县政协多次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座谈讨论,走访了解,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对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鲁立说:“在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我县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但只有泥塑、木版年画被世人熟知。县政协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领导和群众对凤翔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关注和参与不够。部分传承人对自己所保存的文字资料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带徒传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是缺乏。
“在培养新生代接班人这一方面,我们也感到压力重重。”鲁立说,在县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中,许多项目因受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培养出现断层,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因收入偏低、掌握技艺时间长等原因,年轻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不高;有些传承人的子女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研习祖辈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着收徒难、传承难的问题。
同时,就现有传承人而言,普遍年老体弱,如国家级传承人胡深84岁,邰立平63岁,省级传承人杜银88岁,杨全省69岁,存在着人去艺绝的危险,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鲁立说,作为当代政协人,更有义务去保护这份文化遗产,让世界看到更多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新闻推荐
□陈嘉瑞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朝代更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因此,“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一直是百姓的诚挚期...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