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强扶弱扬美名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侠客是潇洒的,是游走在江湖、超然于世外的武艺高强之人。在各种诗歌和小说中,也为“侠客”这个词赋予了浪漫的含义,侠客的世界被爱恨情仇填满,仿佛和市井生活完全不沾边。但在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人,哪怕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也逃不开“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的苦楚。那么,侠客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侠客的意思是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
清末千阳名拳师周梦熊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梦熊人称周教,据说他年轻时赶赴甘肃,拜武林高手为师,苦练数年,功夫深厚;尤其精通一套“迷仙棍”,周梦熊使起此棍法可进可退,防攻自如。在《千阳县志》里记载了周梦熊这样一件事:说千阳赵家河西有个郝家庄,是个侧僻的独庄,常有土匪前来骚扰。后来,庄主聘请了周梦熊前来护庄。一天晚上,有数十名匪徒趁着夜色闯入庄子,企图抢劫,结果被周梦熊用“迷仙棍”击退。又说有一次周梦熊外出,路遇土匪劫道,周梦熊毫无惧色,赤手空拳,几招就将劫匪手中的长矛缴下,可谓武艺高强。
1877年出生在宝鸡一个武林世家的梁生辉也担得起“侠客”这个称呼。因为从小苦练,加上喜爱武术,梁生辉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凭着几手硬功夫,梁生辉也在江湖中闯出了不小名头。《扶风县志》和《宝鸡县志》同时记录了一段梁生辉与人比试武功的场面。那是 1911年前后,扶风县午井乡原子头村有一绰号“吴麻子”的武人,以沙袋功闻名于江湖,江湖传言吴麻子练此功后,双肩能扛千斤重物。
都有一身功夫,且都在江湖中有着不小名头,比较一下争个高低也就成了两人必然的选择。当时梁生辉已经搬到了扶风县居住,吴麻子便赶到梁生辉家,想比试两招。比试中,吴麻子使枪,先攻,梁生辉挥鞭迎上,只一回合就将吴麻子的枪震飞。双方换过兵器再战,梁生辉使枪,朝吴麻子咽喉两边连刺三枪,此时吴麻子甚至都还没看清,大惊之下果断认输。
梁生辉不只是武艺高强,还生性善良,经常见义勇为。上世纪初,关中地区连年饥荒,不少匪徒乘机打劫。梁生辉每遇此事,总是挺身而出勇斗匪徒,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久而久之,梁生辉的侠义名声也传遍扶风岐山一带,百姓尊敬爱戴他,盗匪则“闻其名而远遁”。
身体力行传薪火
锄强扶弱是侠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有一些侠客,虽偏居一隅,但心中有着崇高理想,比起授人以鱼更喜欢授人以渔;他们不但无私将武艺传授给他人,还大力弘扬武道精神,让优秀的美德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在千阳人刘进善身上,就完美体现出侠义精神。刘进善字韶卿,出生于清咸丰年间,从小就热爱武术,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穷学文富习武”,贫困的家境无法支撑起刘进善的习武开销,无奈之下,他只好改学木工。虽不再习武,但武道精神仍牢牢扎在刘进善心中。他将坚韧不拔的意志用在学习木工上,终成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不管是重修千阳西城门,还是维修倒塌的县署房屋,刘进善都完美完成,且分文不取。他这种乐于公益的行为,也获得了官民的一致好评。不仅如此,刘进善还热心助人,经常资助附近的困难群众。在内心里,刘进善依然以武人自居,每逢年节,刘进善总将年轻人聚在一起,将自己的武艺传授于他们,约束他们不得斗殴赌博,并教给他们何为武德,潜移默化下,培养出不少既有武功又有武德的有为青年。此种行为,真可担得起“侠客”二字。
凤翔是红拳发源地之一,也是武人辈出之地,红拳大家师宝龙便是其中鼎鼎有名的一位侠客。在师宝龙之前,红拳在凤翔的传承情况已无据可查,但经他之手,凤翔红拳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中华武学中独树一帜。
清朝乾隆年间,师宝龙出生在凤翔县城关镇大辛村,他自小便去河南嵩山少林寺学武,直到学武成功后才回到家乡。他精研红拳,且喜抱打不平,陕、甘、川武林中人赠他外号“神手”,当时,不仅宝鸡,整个关中地区以及甘肃东南部的习武青年,都以他为师。据说,师宝龙有两招神奇的功夫,一为“铁筷子法”,师宝龙以二指刺入对方鼻孔,便可令其当场死亡;还有一招名字更加匪夷所思,在《凤翔县志》中,这招被称作“死人腾身法”,哪怕有十多个人围着师宝龙一个人打,他只要使出这一招,便能腾空跳出圈外。
这两招功夫真的如此神奇吗?好奇之下,记者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红拳”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海滨求证此事。周海滨笑称,“铁筷子法”确有其事,其实就和少林寺的二指禅一样,是一种锻炼手指强度和硬度的功夫;而“死人腾身法”,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只听过这个功法的名字,本身的功法早已失传。
师宝龙之所以被称为侠,是因为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师宝龙拳法》,并将红拳这门武艺发扬光大,传承给更多的人,也让搭载于武术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后人心中生根发芽。师宝龙改造后的红拳,被称为“红拳自明至清七百年之大成”。而他撰写的《师宝龙拳法》,则被后世尊为红拳“拳经”,为红拳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研究红拳的重要文献。
保家卫国洒热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客的最高境界,并不是“飞花摘叶皆可伤人,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而是心怀天下苍生,一腔热血为国。在这一点上,宝鸡人张振乾为武人做出了表率。
张振乾字应坤,清朝末年出生于凤翔县董家河乡双冢村。在县志记载中,张振乾祖辈都是农民,但他自幼便习文练武,有一股豪侠气概。随着年龄增长,张振乾常对清政府的苛政感到愤慨不已。转眼到了辛亥革命,张振乾毅然弃农从军,报名参加了陕西国民革命军,投身于革命大潮中去。
由于武艺高强,加上张振乾英勇善战,很快他就被授职为营长。 1925年,张振乾率军驻扎在凤翔。那一年中国发生太多事情,孙中山逝世;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孙传芳向奉军发动猛攻,浙奉战争爆发;郭松龄不满张作霖,与冯玉祥达成密约,通电与奉系决裂;日本内阁决定出兵满洲……在军阀混战、多事之秋的 1925年,凤翔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张振乾不断约束手下士兵,要求士兵恪守纪律,不得扰民;同时他还将自己在凤翔县城的房子变卖,捐助给当地学校。除此之外,张振乾还不断做出修路建桥等善行义举,赢得了家乡人民的尊重。
5年后,已经晋升为旅长的张振乾转投杨虎城将军,被任命为陕西游击队第二支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部队赶往晋、绥、豫等地抗击日寇。一次,陕西抗日义勇军奉命支援山西芮城抗日战场,张振乾亲自率领部队赶到山西永济县焦楼村伏击日军,一战歼敌三百余人。此战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士气,陕西省和凤翔县也先后召开了抗战伤亡将士追悼会及庆功大会,并于凤翔东湖立碑以记。在此战及之后的几场战役中,张振乾厥功至伟,他也真正体现出了一名武人的最高追求和道德境界,堪称一代豪侠。
新闻推荐
禧福祥西凤酒 丝绸之路杯 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 颁奖礼27日举行
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丝路采风团在麦积山下记者尚洪涛摄2015年和2016年,西安晚报和陕西禧福祥集团连续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青年散文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业内人士和读者的一...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