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下午4点30分,终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战斗状态,心情像那天的天气一般阳光明媚。
这是今年我参与策划执行的第二个大型活动——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文化节闭幕式。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安排好演员,收拾规整道具,合影留念,大家的笑容里少了压力和疲惫,嘴角上扬的弧度充满了自信,又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我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么重大的一次文化节活动中,除了担任闭幕式执行导演之外,我更有幸代表眉山发声,宣读《东坡文化传承与当代城市发展·眉山宣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坦率地说,在这次活动之前我真的不够了解东坡。正是这样一次东坡文化节的工作经历,让我恶补了关于苏东坡的太多信息。查阅关于东坡的资料,品读关于东坡的书籍,观看《苏东坡》纪录片……我竟开始后悔自己对东坡先生微乎其微的了解。千百年来,苏东坡身上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至今仍令人吟咏不尽,我也开始为之着迷了。
国学大师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作家徐棻在书中也称赞“苏东坡名气很大。凡我炎黄子孙,没有几人不知。”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除了诗词文章,以及美食“东坡肘子”“东坡鱼”之外,更有他直面艰难困苦的“东坡态度”,豁达豪迈的“东坡精神”,关心百姓疾苦的“东坡情怀”。而这些就是我们需要传承发扬的东坡文化。
东坡文化从眉山开始发源,东坡足迹也从眉山开始起步,辗转各地,之后遍布整个北宋版图。此次东坡文化节无疑又是一次东坡缘的相聚,留下东坡足迹的18座城市的代表相会在东坡故里,进行一场文化的交流,共同展望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北栾城、四川眉山、河南开封、陕西凤翔、浙江杭州、山东诸城、江苏徐州、浙江湖州、湖北黄冈、江苏宜兴、山东蓬莱、安徽阜阳、江苏扬州、河北定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江苏常州、河南郏县”,当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念出这18座城市的名称时,心中的思绪也跟随这些地名再次回顾东坡足迹。我们看到了18座城市的东坡文化地标,看到了18座城市为打造东坡文化、传承东坡文化所做的努力。
此刻的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因为在我的家乡东坡故里——眉山,一处处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建设正在兴起——重建后的三苏祠和三苏雕像广场以崭新的姿态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肺;全力打造的“三苏文化”四大主题公园:苏洵公园、苏母公园、苏轼公园、苏辙公园,展示了眉山特有的三苏文化;充分运用东坡诗词名言名句命名街道、建筑和景区景点,也增强了城市文化的灵动感;眉山远景楼,高速公路四大古城楼等,这些城市文化地标汇聚了眉山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而这些,都是东坡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因为传承,东坡文化像奔流不息的岷江,滋润着这片土地,成就了不可复制的“千载诗书城”,也成为东坡故里后人的骄傲。
还记得自己站在舞台上的那短短5分钟时间,我经历了比平时主持工作更多倍的压力,《东坡文化传承与当代城市发展·眉山宣言》,980个字,字字珠玑,我想带着心中作为东坡后人的骄傲与自豪字正腔圆地宣读。让东坡文化“传下来”,走入当代,是城市灵魂的建设和发展;让东坡文化“融进来”,走进心灵,是民族血脉的延续,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让东坡文化“活起来”,走进民间,诵东坡,品东坡,游东坡,爱东坡,是人民精神家园的富足;让东坡文化“火起来”,走向世界,是我们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所作的努力。
走过18座城市的东坡历程,回归东坡故里眉山,就像是不忘初心。在心底也油然而生了自己的“眉山宣言”——作为东坡后人,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有义务更有责任为东坡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先成为一名”苏迷“,用声音去传播,用行动来践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己身体残疾,妻子常年患病,两个儿子一个患有自闭症,一个先天性下肢瘫痪,面对这样的困境,身材矮小的吴周福像一个巨人一样撑起了这个家。他在自家地里种苹果和核桃的同时,今年又流转土地种起了药...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