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凤翔蓝天 怀故人

来源:烟台晚报 2017-10-24 09:01   https://www.yybnet.net/

宋世民2011年1月9日,原烟台日报社总编室主任于凤翔同志因病与我们天人永隔。他在报社退休之前,曾长期担任我所在编辑部门的领导职务,我们之间繁杂的业务往来,随时光流逝已渐行渐远。而几次不经意间的短暂触碰,却至今萦绕心际,弥久如新。

那是2010年秋,一位曾在烟台日报社工作的老同事有诗集出版,要赠书于凤翔又不知其住址,委托我转交。当时老于家住魁星楼隧道上面的那个小区,他因病已不能随意走动,但他此前曾叮咛我,千万别将病况转告老友,都年事已高,不便惊动。遵嘱我没向那位作者提及病情,只在电话上与老于约定,次日上午九点,准时将书送到他床前。

翌日晨,当我刚绕过迎山路南口的山崖石堰,依稀可见他在家人搀扶下,已沉重缓慢地挪到隧道上面那条水泥小路中段,这里距他家足有400多米。走这段路对于正常人轻而易举,可对于一位79岁的病人来说,其艰难非同一般。我怀疑自己迟到了,看看表还不到八点半,急忙攀越陡坡迎上前去,没好声地“呛”他不该出门,若受凉感冒更给家人添烦。他却笑着解释:老同事出书,是件喜事,我哪能躺在床上接,就当该出门迎。

此时,我与他工作来往已有40余年,深知其性情所为,不是我几句话能改变的。早在1969年秋,我和报社几位同事去莱阳县(今莱阳市)开办通讯员学习班,县宣传部门负责协助办班的是宋殿香同志,作为东道主,他里跑外颠,热情引导安排60多名工农兵通讯员顺利抵达借住的部队营房。受此启发,我们试探邀请在县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于凤翔,为参加学习班的通讯员讲授新闻业务课,并首先说明我们无力支付任何报酬。没曾想,这位18岁就当上乡小学校长的年轻老干部,一口答应下来。当我得知他正在为县领导赶写一份会议报告时,有点犹豫,担心到时候他抽不出时间误事。他的一位同事说:老于答应的事你尽管放心,这个人干什么事都较真。为此还讲了一段往事佐证。

那是于凤翔在县委当秘书的时候,有文工团来县里慰问演出,每逢这种活动,剧场最佳位置通常都是留给县领导班子。负责分票的老于照章办事。开始入场后,他发现有位领导的席位坐着一名小学生,便主动上前执意规劝:你家大人要不能来,我给你换个座吧。旁边有人提醒:你不认识那是谁吗?答曰:怎么不认识!让个孩子坐那儿,台上台下都不自在,我坚信领导能理解我。

此后不久,于凤翔被调到烟台日报社,先后主管文教、经济、总编办公室等部门。在此期间,我作为记者、编辑,长期与他共事。在漫长的工作交往中,我和同事似乎都没把他看成一位领导,印象中他更像一位可敬可爱的兄长。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许多贫困区发生很大变化,尤其粮食产量大幅提升。那年11月,我跟他去海阳县(今海阳市)采访。有一天我们来到黄崖底镇边界一个小村,得知这里距于凤翔的莱阳老家仅3里路,我劝他抽空回去看看,他应承等下午采访结束后走一趟。不料那天几位采访对象的表述内容丰富,我们边听边记,不知不觉天黑下来,村头小店已关门,他原本打算买点东西捎给老爹,显然为时已晚。长叹一声:回县城吧,烟台离这也不算远,探家的事以后再说,俺爹他知道我!

回城途中,路过一处粮管所,夜幕中等待卖粮的各种车辆,排出近二百米。老于让司机停车,我们原以为他要解手,可等了十多分钟才返回,一脸严肃,说声“走吧”,再不言语。看他情绪不好,我们也不多问,知道他若心里不满意,嘴上肯定憋不住。果然,没走多远,他自言自语嘟囔起来:“气儿他妈,大骡子大马值钱,人大架子一个钱不值。我问粮所收粮的能不能想个法儿,别让农民起早拉夜排队卖粮,他问我是谁,告诉他我是记者,又叫去找领导,领导在哪儿?不知道!……这事不能这么拉倒,起码要在报上呼吁一下,请有关部门上下共同想办法,早点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我们听着都没搭腔,也感觉这是个事儿,可与领导交待的任务不太沾边,只能由他自行处理。

还是在荣成县(今荣成市)划出烟台行政区的前一年冬天,老于带我们两人去县驻地崖头采访,时间紧任务重,白天搜集的材料,当晚就要整理出来。那时他年已半百,天寒地冻,早出晚归,第三天便感觉身上慵懒,发烧了,服几粒银翘解毒片,坚持把稿子写完。返程时,我看天气太冷,乘公交车从崖头到烟台要跑4个多小时,担心他受不了,建议要求县里派辆车送一送。他直摇头:“我在县上干过多年秘书,这些情况我明白,三九天棒打不走的当口,小车使用格外紧张,咱来采访,宣传部已经出人陪同,这时候再要车,太难为人啦,咱就悄悄走吧。”

早晨登车时乌云遮天,飘着零星雪花,幸好雪没下大,只是干冷。客车密封不严,跑起来四面透风,有人冻得不停跺脚,惹烦邻座人,争吵几句后,车里安静下来,可气氛显得格外沉闷。车行不久,云开日朗,冰冷的阳光下,远山近岭白雪皑皑。老于面对窗外景色,操着浓重的莱阳话,旁若无人地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还没等他朗诵结束,就有乘客带头鼓掌,车内随即笑意盈盈。

我知道老于才思敏捷,平时触景生情喜欢哼几句打油诗,但那多是与友人相会乘兴所致,如“大海像口锅,大风像把火,风大火就旺,火旺就开锅”,就是他风浪天漫步海边所得。此时抱病乘车,哪来这份雅兴?分明是为提振乘客情绪,强打精神借题发挥。这个小小尝试,让冰冷车厢里的冷面孔,与车外旷野中的雪山冰河共同融入灿烂阳光……

新闻推荐

健康扶贫路上的白衣天使 ——凤翔县医务人员健康扶贫工作侧记

阳光讯(董杏利王少华记者董宁宁)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对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至关重要。宝鸡市凤翔县卫计系统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承担落实任务的...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凤翔蓝天 怀故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