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翔新闻 > 正文

邰立平: 撑起凤翔木版年画的复兴

来源:西安晚报 2017-07-09 04:43   https://www.yybnet.net/

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立平邰立平编的《凤翔木版年画选》天官赐福邰立平恢复的清代门神年画(组图)

□刘爽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龙头”,冯骥才在其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凤翔卷》的序言中这样说,“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笔巨大遗产,它最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根植于丰盛的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以艳丽的色彩、夸张大气的造型独树一帜。而邰氏家族自明代开始至今,一直未曾中断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创作,到了邰立平这里,刚好是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一人扛起了复兴凤翔木版年画的大任,使之在濒临消失之际重获新生,并发扬光大到海内外。

邰立平2007年被文化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被文化部和国家非遗中心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这些荣耀背后,是步履维艰的复兴之路——

年画有驱邪祈福之用

是农耕时代的重要习俗

过年是要贴年画的,年画有驱邪祈福之用,是农耕时代的重要习俗。冯骥才在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凤翔卷》中写道:木版年画的出现和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主要用于佛教经书插图的制作上。渐渐,民间木版印刷的纸马开始流行。在宋代,逢到岁末,以木版印刷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已经出现,这一风俗真正形成应该是明末清初。

“年画”一词最早出现在道光年间的《乡言解颐》一书,但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康乾年间已是定不可移。有了群众基础之后,具有巨大复制能力的年画便迅猛发展,浓厚的人文精神使得年画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

凤翔木版年画,则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历史沿革。凤翔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方,古为雍城,是周秦文化发源地。凤翔木版年画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位于县城东南十公里处田家庄镇的南肖里村和北肖里村;一个是位于县城西南十公里处陈镇的上营村、水沟村和东街村。数百年来,这里以盛产年画闻名,人们每年利用农闲时节从事年画生产,旺季时全家上阵,而邰氏木版年画便是位于南肖里村。肖里村木版年画起始具体年代无法考证,南肖里村世兴画局邰氏祖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邰氏家族已经有八户农民从事年画生产。”由此可见,邰氏家族年画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凤翔年画最盛时,有70多家作坊,年产量高达600万张。“最好、最大和水平最高”是邰立平对爷爷邰世勤创办“世兴画局”的评价。

19世纪末,木版年画走向衰落。从1880年到1930年几十年间,年画从木版印制变为石印,再到20世纪末的胶印。当年画变成胶印,意味着木版年画进入终结期。

撑起凤翔木版年画的复兴

一共恢复凤翔木版年画415套

现在,全国木版年画国大师共三位,邰立平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也已经65岁。凤翔木版年画邰氏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共二十代,过去最盛时期发展了将近一千个品种,常用的有690多种,几经兴衰。邰立平的祖父邰世勤被大家称作“全把式”,绘画、雕刻、制作皮影等全部在行,邰立平从6岁开始便跟着家里打杂,10岁就会拿刀子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一直到1978年,邰立平才坚定了复兴木版年画的志向。那个时候,他曾经想去当工人,但及时得到省城专家的指点:要将家族世传的木版年画重新复兴起来。

邰立平说,当下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从1978年到1986年,邰立平的工作重点在于恢复凤翔木版年画。其实,一直到今天,依然还在持续恢复工作。“文革被抄家之后,我父亲仅剩了几十个墨线稿子,加上在亲戚家放了几十个样子,后来又在县文化馆印了一部分。再后来,我还去过陕西省艺术馆,把馆里收藏的我们家的年画样子又拷贝回来,当时没有复印机,照那些样子再描,描出来以后再去刻版。”邰立平这样讲述他的收集整理工作。整理当中要重新设计,完了以后恢复刻版,再印,直到现在还在恢复。

从1978年到现在,邰立平一共恢复了凤翔木版年画415套,2000多块版。含下面五大类,一是门神,包括三开、六开,总共有50多个品种;二是风俗画,恢复了100多个品种;第三个大类是戏剧故事,现在恢复了100多个品种;另外,六神恢复了大概十几个品种;窗花恢复了大概有七八十个品种。

一幅年画从开始到完成

有十几道复杂规范的工序

邰立平的父亲1984年去世,之后,所有的恢复工作全部落在邰立平肩上。目前,几百套凤翔木版年画全部为邰立平恢复,可谓以一人之力挽救了一个民间艺术门类。邰立平工作量一直很大,有几年经常一天工作20个小时,不吃不睡导致脸部浮肿,落下不少疾病。他说:“工作量现在还是很大,有一些套色版还没有完成,第三卷100幅画设色大概要两年时间;另外,还要刻版出来,需要四五年时间;凤翔木板年画的缩小版,那个设色还需要一年多时间,要刻出来把所有套色版完成估计还要三到四年时间;还有八大门神的套色版要完成最少也得三年时间……”

那么,凤翔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呢?邰立平说:“凤翔木版年画是用梨木制作的,因为梨木比较细腻、木质软硬适中,吸水性很好。又因为是用水颜色,水印便于木刻,另外梨木刻出的线条看上去很舒服。制作时先将梨木板阴干,放6至8年才能用。不能用烤箱,要让其自然阴干,过6至8个夏季,自然干完以后再拼成一块刨平。”邰立平介绍,一幅年画从开始到完成大概有十几道复杂规范的工序,最难的是第一步画样,艺人必须有绘画功底。要按照当地年画风格画出来,设色也是按照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去做。画样用墨线刻出来,在画面上设色、分色,再把黄红绿、金黄、酱色几个颜色分出来。一个颜色一块版地刻印,一整套色版完成以后,才可以印刷。印刷也是很有讲究的技术活,套色模板当中每一个颜色要印三次,印一次是达不到要求的,有些虚的地方要反复印刷很多遍,而这些要全部靠手工一点点完成。

邰立平叹息说,他也曾招过学生,但干这行缺少经济效益,学生们很少坚持下来。现在依然是家族在做,他的儿子女儿在继续着传承工作,“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资金。”

怎样从挽歌唱出新篇章

是民间艺术下一步的探索

邰立平的一生,注定奉献给凤翔木版年画。

2006年,邰立平54岁,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我当时送了两件作品,一件是八大门神的系列作品;另外一件作品是《凤翔木版年画选》,其1992年出的第一卷,1997年出的第二卷。《凤翔木版年画选》一共是四册,两本墨线本,两本套色本,当时书名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张仃先生写的,序言是中央美院的薄松年教授写的,当时这些专家建议我全球发行一千套限量版。”邰立平回忆说。正是这两件作品,使邰立平获得业界最高荣誉。

邰立平在接续历史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凤翔木版年画的推广与传播工作。今天,凤翔木版年画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国内外。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展出凤翔木版年画代表作;1984年中央工艺美院展出凤翔木版年画;1994年2月澳大利亚墨尔本澳华博物馆举办“中国民间年画珍品收藏展”,邰立平第一次把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带出国门;2012年8月邰立平赴美国纽约、费城、华盛顿举办展览、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12年12月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参加“陕西民间艺术展”……邰立平所做的这些努力,将凤翔木版年画推向了更高更广的平台。对此,他始终心怀使命和感恩之心:“多年来,很多专家给予我无私的支持,张仃老师说我对凤翔木版年画做了一件很好的很有意义的事。薄松年教授,我一求他给书写序,他立刻答应,还主动讲了和我父亲交往的事。还有西安和其他城市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很有文化人的情怀,特别让人感动。”

2011年凤翔年画执鞭敬德、纳祥童子、佳人爱菊、富贵花瓶登上国家名片,即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邰立平说,现在很少有人买凤翔年画了,它逐渐演变成高端收藏品。很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机构在收藏木版年画。但是,需求量是相对较少。怎样将之普及到千家万户,是接下来的探索。

在他看来,凤翔木版年画目前面临的,恰是时代转型带来的“无前例可循”的问题。怎样从挽歌唱出新篇章?不仅是凤翔木版年画和他自身的问题,更是民间艺术和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推荐

黑龙江高校师生来宝研习木版年画

本报讯7月2日,凤翔县田家庄镇木版年画传习所内热闹非凡,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170余位师生,来到这里学习凤翔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隽永魅力。凤翔木版年画造...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邰立平: 撑起凤翔木版年画的复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