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当河北临漳县知县时,他动员民工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调任河南后,组织群众穿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 25条堰,灌溉田亩数万顷,不仅使本县受益,邻县也沾了光。
后来袁应泰升工部主事。他认真办事,将领空饷的数百名公职人员全部淘汰。当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使灾民都有饭吃有活干,又将额外税收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为此,户部还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
1600年,河内大旱,百姓流离失所。爱民如子的袁应泰下决心将广济渠的引水口往上游移,在沁水出山口的南侧凿山开洞,通过隔山取水的方法直接引沁河水入广济渠。
为把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好,袁应泰呕心沥血,督促施工。开凿山洞的山石坚硬,开凿十分困难,为激励工匠们施工,袁应泰捐出了自己 3年的所有官俸用于施工,而自己却“六年之内布衣素食,未闻有崇肉累帛之奉”。在他的带动下,河内各地乡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支援修渠建设,历时 3年才打通建成了长 40余丈、宽 8丈的引水石洞。随后袁应泰又带领民众用两年时间砌桥闸,安装铁索滑车,疏通渠系,开排洪道,建成了可灌济源、河内、河阳、温县、武陟“民田数千顷”的灌区。
广济渠修好后,为解决渠道维修的资金问题,袁应泰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 40余亩土地,雇佃户耕种,每年收的租谷用于河渠维护所需。值得赞许的是,河渠渠首需要有专人看护水闸,为解决 4名闸夫的工资问题,袁应泰一没给老百姓摊派,二没求告朝廷增加吃皇粮的编制,而是裁减了县衙中的 5个编制,把裁减 5人的俸禄“改给闸夫工食”,这样既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又解决了渠首的看护难题。
可以看出,袁知县真是一位具有远略的实干家,他的赈灾工程至今还惠泽四方百姓。
新闻推荐
安定讯近日,安定区凤翔派出所快速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6月12日17时许,凤翔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安某报警,其家中财物被盗。接到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出警,经过民警一个多小时的调查走访,...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