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志红 陈伟)“我们村上搞土地流转,腾出很多人外出打工,我家的几亩地也入股了,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近日,记者在凤翔县横水镇尹稼坞村采访时,村民李武成告诉记者。据悉,近几年来,尹稼坞村已流转土地近两千亩,建标准化果园促进了农民增收,提起此事群众拍手称快。
近年来,凤翔县抢抓被列为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县、示范县和优质苹果基地县的机遇,围绕“北果中菜南牧”产业格局提质增效,开辟土地流转新途径,整合优化土地资源,加快了特色产业扩规提质步伐,为促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据了解,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确保土地“三不变”的前提下,出台保障政策解决流转土地农民后顾之忧,将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大户、“种养加”大户倾斜;支持鼓励经济实体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并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税收上优惠。通过土地流转,在范家寨镇、糜杆桥镇、田家庄镇、横水镇等都集中连片新建300亩以上标准高、规模大的示范园,其中在范家寨和糜杆桥新建千亩示范园2个。在柳林镇、城关镇、横水镇等流转土地两千多亩用于新建设施蔬菜大棚;在南指挥镇、虢王镇等流转土地一千多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特别是横水镇尹稼坞村,依托长虹农工贸产业园区优势,对全村近两千亩承包地进行流转,规模化发展果菜等主导产业。董家河社区盐坎村组织群众流转土地成立了凤翔县丰椒源农业合作社,建成近百座蔬菜大棚,使原来每亩地的年收益由600元/亩上升到2万元/亩,带动附近村组200多人就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为了提升流转效益,该县还积极构建基层联合投资担保信用体系,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加”大户等提供小额资金信贷担保,解决发展资金瓶颈,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步伐,推动了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结合苹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流转土地7万多亩,带动当地农民转移就业3万多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两千多元,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的10.35%,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陈伟记者齐卉这是西府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底蕴深厚的一片文化沃土。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凤翔县15年前就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多年来,凤翔人没有沉醉在辉煌的历史中固步自封...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