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伟 记者 乔佳妮
每年6月底玉米出芽时,居住在凤翔县柳林镇的李长泰,都要回到老屋柳林镇彭祖塬村,去看看自家地里玉米的长势。
彭祖塬村属于山区,与临县千阳只隔一条河,距离柳林镇16公里。李长泰两儿三孙,家里人口多,主要依靠农业收入,加之老伴患病,成了村里有名的低保户。
去年柳林镇建起保障房小区,花园式的居住环境让老李激动不已,好几次半夜醒来,反反复复算了一笔账:现在农村盖一座房,动辄就得数十万元,而镇上的保障房每平米只要一千多元,环境好,孙子上学也方便,镇上对贫困户还有补贴,一套60平米的房子自己只需掏6万元,划算!
老李是个直性子人,想好的事说干就干,几天时间就筹集了6万元,顺利地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几经忙活,去年9月老李 一家搬进了新家。
新家园,干净整洁,和城里一样,干啥都方便。现在每年只需交268元的物业费,水电费用和老家差不多。老李每天接孙子上下学,闲暇时候也会和周围邻居拉拉家常。他开心地说,“现在村里80%的人都搬出了山区,在外面买了房。去年我家小儿子也在镇上买了房,90多平米,日子越过越好了。”
与老李一样,距离彭祖塬村不远的半坡铺村,五组村民王录堂,也刚刚告别了老家的三口窑洞,搬进了镇区楼房。一年前,王录堂一家四口一直生活在三口土窑里,一口住人,一口养牛,一口堆放杂物。公路离家至少3公里,窑洞前的羊肠小道就是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每逢下雨天出门办事,总要备两双鞋,一双烂鞋,一双体面鞋,烂鞋踩泥路,体面鞋走公路。“这还不算啥,吃水要套上牛车拉,爬坡下沟一趟下来至少要两个小时,一年忙到头,心里还是没盼头。”
去年,王录堂搬到了位于柳林镇的兴盛家园小区,55平方米的保障房,政府补贴了1.6万元,自己只掏了3万多元。他还在离家几百米的西凤酒厂当上了工人,媳妇也在西凤酒厂食堂帮厨,两口子每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条件改善了,儿媳妇也终于把在湖南生活了好几年的孙子送回来,在镇上中心幼儿园上学。
李长泰、王录堂,只是凤翔县柳林镇脱贫攻坚改善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凤翔柳林镇以扶贫搬迁为契机,积极引领农民进镇居住落户,先后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450多个,8000多名农民进镇居住,4000多名农民就近在企业上班。目前,仅柳林镇兴盛家园小区,就有722户低收入农民入住。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超)3月25日,《宝鸡市“治污降霾·保卫蓝天”2015年实施方案》出台,今年市政府围绕治源、减煤、抑尘、控车、禁燃、增绿六类工作,实行严管、严控、严查、严考措施,计划今年市区PM10...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