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华 实习生 郭立苗)6月的关中平原,正是麦收季节。走进宝鸡凤翔,县城笔直宽阔的大马路一眼望不到头,高标准的街心花坛和平整漂亮的彩砖人行道令人心旷神怡。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凤翔县投资10万余元建成的凤鸣广场,柳林镇广场,陈村镇庞家务村,糜杆桥镇萧史宫村,城关镇马家庄村、六营村、马村,范家寨镇页沟村等8个法治文化广场。每天黄昏时分,广场上的法治文化宣传板前吸引了众多前来休闲的群众。
宣传板上,包括名人名言、标语口号、漫画、图解案例等法治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主题大气鲜明,布局巧妙合理,让过往群众充分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为繁荣的乡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以来,凤翔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凤翔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主动承担全面推进法治凤翔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职能。县委政法委相继制作了普法专题片,开办《雍城说法》普法栏目。以发生在县内的法治典型案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题材,通过以案说法形式,向群众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每月一期,每期时长10—15分钟,每期在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影视娱乐频道各播放4次。截至目前,已播放10余期。
他们以“法律服务进乡村、推进法治到基层”活动为抓手,将法治文化宣传融入乡村。根据群众需求,编印2万余册《法律知识问答》,全部发放到企业及镇村干部手中;开展法治电影放映活动,巡回县城市民中心广场和乡村放映法治电影24场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文化演出活动,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宣传教育中“润物虽无声却能滴水穿石”的独特作用。通过编排居民身边的法制小品,法律工作者现场对案例进行讲解的形式,使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增长了法律知识。
将法治文化融入乡村,不仅开辟了法治文化新阵地,同时真正实现了让广大村民“抬头看法、低头见法、心中有法”,使“法”深深植根于公众的心中,形成全社会学习法律、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严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宝鸡讯(实习记者丁瑜)53岁的杨某,是凤翔县农业局政治股干部,去年下乡时,她利用自己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谎称农业局缺钱需要集资和能帮助解决就业等,向与她打过交道的数十名农民骗取钱财150余万元...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