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 丁瑜 通讯员 辛欣) 5月4日,华商报记者从凤翔县公安局获悉,《华商报·今日宝鸡》近期刊发《父母将女儿交村民代养5年未归 养父母发愁户口问题》一稿后,6岁多的女童晓阳(化名)在民警和华商报记者的帮助下,经过近一年的寻找调查,终于找到生母,并通过公证,正式被送养给含辛茹苦养大她的养母潘女士。
亲生父母莫名消失
2008年7月8日,晓阳出生在凤翔县医院,其父母从外地来此打工,同在陈村镇西街纸箱厂上班,日久生情,同居生下了晓阳。晓阳的父母因为工作很忙,她出生后就被父母送到工友贾绪勤夫妇的家中,让其母亲潘女士代为照顾,潘女士平日里就特别喜欢小孩子,晓阳的到来也让她感到很开心。
起初,晓阳的父母还会抽空来看看孩子,直到他们在晓阳一周岁时给女儿庆生后,就再没有出现过,两人像人间蒸发一样辞去了纸箱厂的工作,这些年,潘女士多次寻找和打听都无法找到他们,早已把晓阳当做亲生女儿的潘女士边心疼着这个一手养大的女孩,边担心着小晓阳到了上学的年纪还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合法权益该怎么办?
热心民警多方寻找终落户
2014年7月,陈村镇上营村四组的潘女士来到凤翔县公安局陈村派出所,向民警寻求帮助,希望尽快找到晓阳的亲生父母,为晓阳报上户口。
陈村派出所立即安排专门警力展开调查。对潘女士同辖区群众进行走访取证,同时多次前往西街纸箱厂进行材料收集,之后又向晓阳亲生父母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发出协查函,但一直没有消息。期间,潘女士在民警的帮助下,向《华商报·今日宝鸡》求助登报寻找,协作配合。民警还采集了晓阳的DNA样本,上传至全国被拐卖人口网,排除了其是被拐卖儿童的可能。经过近一年的多方找寻,终于在2015年3月底联系到晓阳的亲生母亲柴某。柴某在知晓事情的经过后同意将晓阳正式送养给潘女士,并进行公证,让晓阳通过合法渠道办理入户。
5月4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潘女士,她说感谢民警和本报记者的热心帮助,晓阳终于能像其他小孩一样的生活了!
新闻推荐
宝鸡第一批试点县昨启动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服务项目凤翔、眉县、陇县孕产妇 可到定点医疗机构免费做检查
华商报讯(记者李琳)5月25日,华商报记者从从宝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凤翔、眉县、陇县作为陕西省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第一批试点县,于当日正式启动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