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鸡 今日凤县 今日麟游 今日千阳 今日陇县 今日眉县 今日扶风 今日岐山 今日凤翔 今日太白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今日凤县 > 正文

听宝鸡人讲高考的故事

编者按:2020年全国高考即将于7月7日开始。高考是许多青年人难忘的记忆,难忘那挑灯夜读的奋斗经历,难忘那师友同行的陪伴情谊,难忘那追逐梦想的青春岁月……又一年高考来临之际,我们征集了部分宝鸡人的高考故事,他们有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次高考,有人刚经历了去年的高考。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讲述者,却有着同样的拼搏姿态,奋斗的青春如此美丽。

1978年我在一节废车厢里备考,圆了12年的大学梦——何仲育

我是1966年宝鸡中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那一年,正当我准备参加原定于7月1日的高考时,1966年6月16日,广播里播出了关于高考推迟举行的消息。谁想这一推迟竟推了十多年。

1978年何仲育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高考制度正式恢复。这一年,我经过下乡插队锻炼,已成为宝鸡机务段检修车间里有6年工龄的机车钳工了。那年冬季,我和全国570万年龄参差不齐的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但落榜了。

次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再传喜讯,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校,并把当年考生的年龄放宽到30岁。那时我和妻子住在宝鸡市渭河老桥北面的新建路49号大院,上班却在店子街的铁路线南面。我们住在17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儿子还不到两岁。每天我都在段上干活,中午不回家,晚上一进家门,既要帮妻子做饭,还要照看孩子。晚上9点多钟,儿子睡下了,我才能摊开书本复习。

高考前一个多月,我和妻子商量:这一个多月,我就不回家了,抽出时间认真复习。豁达明理的妻子同意了。后来我白天上班时,两三个小时就干完了机车上的活,然后就去段食堂的餐桌上做数学、物理和化学习题,或者跑到正在修建的空房子里,大声背诵俄语单词和数理化公式。晚上,我就去一节报废的货车厢里看书复习。夏夜里的铁皮车厢热得像个蒸笼,蚊子在我四周嗡嗡叫,这些我全然不顾,每晚挑灯夜读到大半夜,实在太困,才去工班伙计蒲喜强宿舍里的一个床铺上睡几个小时。

那时铁路上正准备给部分职工普调7元钱的半级工资,我为了能涨这半级工资,工作上更不能马虎。工班的师傅和伙计们对我也格外照顾,特别是蒲喜强,只要是他一个人能处理的活儿,他都默默地干了。

1978年高考是在7月20日至23日举行,我的考场在宝鸡市龙泉中学。7月18日快下班时,郭工长告诉我:“明天你不用来上班了,在家休息一下,后天去考试吧!”我高兴得给郭工长来了个立正敬礼!

参加完高考不久,8月份,择优调升7元半级工资的名单里就有我。虽说我也很高兴,但是我内心盼望的还是那张高校录取通知书。

国庆节后10月4日上班的第一天(那时国庆节休三天假),我刚从机车上干完活儿回到班组,车间来人说,政治处让我去取一封挂号信。我就去段办公楼,在政治处看到了一封写着我名字的挂号信。浅蓝色的信封上,落款处印着“西安矿业学院”几个红字。我拆开信封,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我已被录取到西安矿业学院(即现在的西安科技大学)机电系机械制造专业。我还特意看了看“通知书”的签发时间:1978年9月30日。

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在我高中毕业十二年后终于实现了!

1984年我做着用蜡版刻出的习题,考中了心仪的大学——陈秋菊

回想起三十六年前自己的高考岁月,我思绪万千,记忆犹新!1984年7月,我参加了高考,经过全力拼搏,考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年代。中国正沐浴改革的春风,开放包容,加快发展,欣欣向荣。那时的自己年轻、单纯、真诚!用现在话说,那时生活是慢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学习异常紧张,同学们备战高考,最后冲刺!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师生情让我感动,老师除了上课,还时不时出题摸底。过去学校设备简陋,每套题都是老师辛苦地刻在蜡版上,再一张张油印出来的带着墨香的、娟秀的手写体,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

当时自己成绩比较好,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数学成绩拔尖,许多文科同学头疼数学,经常请教于我,我也常帮他们讲解难题,直至弄懂。高考时,我数学成绩接近满分,老师说我的数学分数是当年宝鸡市渭滨区文科中的第一名,这也得益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鼓励。

难忘姜城中学我的3位班主任老师刘曼萍、毛嫣勇、赵增民,以及其他各科老师,他们不仅课讲得好,班也带得好,风清气正,同学们爱班爱学,力争上游!记得高考结束后,赵增民老师领着我们几个考生去鸡峰山游玩,我不会骑自行车,他就带上我,关心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

我非常幸运,家里兄弟姐妹4人,我是老小,得到父母和姐姐哥哥过多的关心!全家上下全力支持我高考!母亲在家为我做好一日三餐。父亲崇尚知识,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预考完我的成绩班上第一,父亲开完家长会一路笑着走回来。可就在我即将高考时,父亲病倒住进了医院,我忧心如焚,唯有加倍努力报答父母之恩!

高考结束第二天去医院看了父亲,告诉了考试情况。报志愿时,父亲说就上西北大学中文系吧。成绩出来后,494分,第一志愿录取,老师、家人、朋友都为我高兴点赞!因我出生在秦岭,在秦岭山里上小学,大家说我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我是在渭滨区新建路中学参加考试的,离家较远,早上和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去,到下午考完才回家,家长不接不送!许多学生带上干粮当午餐,坐在学校房檐下树底下休息一下,基本都在看书学习。当时,我二姐在宝鸡技校上学,离新建路中学近,中午二姐的同学把宿舍腾出来,让我能安静地睡一觉!真是感谢一路走来帮助自己的人们。

2005年我喜欢上图书管理专业,为实现目标奋力备考——唐娟

2005年高考前,我们凤县中学四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单的中国地图,标记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几个大城市,让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想考去的城市旁边。轮到我上台时,“西安”已经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很多人的名字,于是,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外面,然后画了个箭头直指西安。杨老师笑着问我:“你想考哪个学校?这么坚定地要去西安。”我说:“我想考西北大学!”

我从小喜欢看书,小说、杂志、漫画统统都喜欢。那时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不发达,书籍多是纸质版,因为条件限制,我并不能把喜欢的书都买回来。小时候,我去学校图书阅览室,看到图书管理员可以随时翻看各种书籍报纸,就格外羡慕这个职业。高考前,我定下目标——考上西北大学图书管理专业。为实现这个目标,高三整整一年,我都在拼命学习。考前那个晚上,我一遍遍检查自己的笔袋:准考证、2B铅笔、橡皮、黑色中性笔……检查完早早睡觉,养精蓄锐上战场!

2005年6月7日,我们前往凤县新建路小学考点考试。首场考语文,我发现自己的作文好像写跑题了,越写越慌,越慌思绪越乱,临收卷前五分钟,我才草草结尾收笔。首场失利对我影响很大,下午考数学,那年的数学并不难,考场上我暗暗想:数学一定要好好发挥,把上午的失利补回来。于是我特别认真谨慎,争取做一题对一题。结果导致考试只剩下十五分钟时,我最后两道大题还没时间做……于是,我数学也考砸了。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大哭起来,我边哭边想:西北大学是没指望了,能不能上本科线都成问题,难道我要再复习一年吗?擦干眼泪,我想通了,大不了再复习一年,我决定出去散散心。妈妈发现我不在屋里,慌了神,一家人满到处找我,最后发现我正在打乒乓球……

6月8日上考场,因为我平复了心情,用平常心对待剩余两门考试,居然发挥得不错。估分时,我发现过本科线应该没问题,但我依然很沮丧,心仪的西北大学是真的没希望了,最后我填报志愿时报了西安科技大学。

当时,录取通知书先寄到学校,再由学校通知个人去学校领取。我拿到西安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兴奋得忘记了种种失落,这已然是十几年学习生涯给我的最好礼物。

2020年,宝鸡市图书馆迁址后,我去过几次。新图书馆很漂亮,整洁干净,我走过一排排书架,突然想起曾经心仪的大学、喜欢的专业,如果梦想成真,那我有没有可能在这么漂亮的图书馆里工作呢?

2019年我用200天的努力,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答卷——李琦

时光如白驹过隙,距离我高考结束已经一年了,回想起高考的那段时光,有苦涩,有甘甜,也有难忘。

刚进入高三,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散。但很快,第一次的月考成绩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不知所措。身边的同学,成绩似乎都比我高。本来我学习方面不多的自信,也被成绩打击得一点也不剩了。我开始陷入迷茫,不知道怎样接受这个事实。

后来,我认真思考了我迷茫的真正原因。从小我的成绩就一直很好,进入高中,因为身体和环境不适应的原因,导致我学习成绩下滑,从那之后,便一蹶不振。月考成绩的打击,让我感到压力,我不甘心成为倒数,不甘心平庸。从小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的骄傲,我决心要改变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2019年,在高考前的200多天里,我每天六点起床,妈妈也和我一样,早早起来为我做早饭。为了提高英语,我坚持每天背单词,早饭、午饭,我都是边吃边看。为了熟记知识点,我将一道题反复做好多遍。每一天的学习任务我都保质保量完成,每一科,我都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实现后再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就这样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

北方的冬天还是挺冷的,早读我总是容易困,我就去外面读书,很多时候下早读后才发现手都冻僵了。后来我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同学都说我像开挂了一样,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哪里有开挂的人生,背后都是自己夜以继日的付出。我含着泪在深夜里与难题作斗争,我扛着疲惫在教室里埋头苦学,放弃了打游戏和睡懒觉的时间,月光和路灯见证了我的付出。我相信,没有人会甘于平庸,没有人愿意放弃目标,尽管很难,但我也不能被困难打倒。

2019年6月7日,在高考考场上,我内心十分平静,因为那200多天的拼搏与付出,已经使我不再惧怕高考,最终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用热血青春去浇灌梦想,用坚韧拼搏去迎接高考的挑战,只为赢得更好的未来。人生这条道路上,我仍须努力,故事不会停留在这里,岁月没不尽芳华,我的故事还在继续。(宝鸡日报)

原标题:我和我的高考

新闻推荐

咸阳市民政局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崔亦馨)近日,市民政局机关党委组织局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到凤县两当兵变策源地纪念馆、两当县两当兵变纪念馆、眉县...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听宝鸡人讲高考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