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县新闻 > 正文

寻访灵官峡

来源:陕西日报 2018-12-2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李顺午

在秦岭腹地凤县,我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寻访灵官峡。在这里,我重温一篇美文,走近一条铁路,触摸到一个远去的时代。

迈进古朴典雅的景区大门,踏上晃晃悠悠的铁索桥,扑入我眼帘的是峡谷对面青色石板上的文字和古铜色雕像。西斜的阳光下,石板上的巨幅文字和雕像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辉。景区的喇叭里传来“风,更猛了。雪,更大了……”的广播声。

青石板上镌刻着新华社记者、军旅作家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字字方峻凝重。这一幅宏阔壮美的文化景观,在这狭窄的山谷里显出几分大方、几多气派。文字下方是描绘当年宝成铁路建设者的浮雕,每一组浮雕都构图洗练、形象逼真,和这篇美文搭配在一起,更是相互辉映。这石刻文字,这浮雕铜像,真是把《夜走灵官峡》这篇美文烘托渲染到家了,也把游人带回那个远去的时代。

我站在山崖下,细读全文,静观雕像,被作家雪夜工地采访的举动深深感动,更为筑路工人雪夜鏖战的劳动场面肃然起敬。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这刻有文字和雕像的山崖变成一座偌大的讲台,筑路工人从一幅幅雕像里走上去,深情满满地讲述当年誓教“蜀道不再难”的壮志豪情,讲述那打钎放炮、劈山凿洞、架桥铺路的动人故事,讲述那没有机械、缺少工具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峥嵘岁月。他们“回放”的一组组“高清”画面,瞬间连接成一幅辉煌壮丽的筑路长卷。工人们深情高亢的演讲,在山谷间发出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回响。

“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和工人的孩子,谁也看不清谁,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景区的广播声打断我的思绪……

驻足石雕前,我再次注目一行行文字,倾听一声声广播,心底深处泛起层层涟漪:有艺术的享受,有心灵的震撼,也有深深的思索。这广播里,有着男中音的激越和豪迈,似乎又蕴含着女中音的柔美与委婉;这文字里,有作者顶风冒雪深夜采访的身影,有作者对筑路工人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甘于奉献的歌颂,也有作者对祖国这项浩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责任与期待。

有人说,宝成铁路是在“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路径”上建成的举世瞩目的工程。这条让西北和西南“牵手”的钢铁巨龙,早在公元1913年就开始踏勘,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动工修建。20世纪80年代施工的灵官峡改线工程,也因其坡度大、弯道多、地质复杂、工程艰巨而载入史册。改线后的铁路就在景区斜对面的山脚下。如今,这里每天飞奔的数十对列车发出的鸣笛,就是一曲颂扬当年铁路建设者的赞歌。

一条条隧道的打通,一座座桥梁的架成,一根根铁轨的铺就,宝成铁路在亿万人望眼欲穿中建成通车,一个流传千百年的“蜀道难”神话被打破。秀美的灵官峡,见证了大秦岭交通变迁的时代沧桑。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又何止一条宝成铁路!

自古以来,修路架桥是造福百姓的好事,何况这是“链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关键工程。杜鹏程以记者的敏锐、作家的深邃、军人的执着,在雪夜到工地采访。他聚焦小场面,反映大工程,赞美建设者,歌颂新时代。这篇美文的背后,有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和时代担当,有作者对筑路工人艰辛劳作的认知和敬重,也有作者对国家在艰难时代建设新铁路的信心与祝福。

作家杜鹏程这样一份情愫,这样一份职责,也同样深藏在他的《保卫延安》《光辉的里程》等著述中。我常常想,在杜鹏程的生命密码和文学抱负上,似乎可以发现他的韩城乡党、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深刻影响。杜鹏程和司马迁,都是作家和常人的一面镜子。

登上景区山巅,这里林木茂盛,绿浪接地连天。遥望层峦叠嶂、巍峨雄伟的大秦岭,俯瞰蜿蜒崎岖、万仞绝壁的灵官峡,我脑海里再次浮现出生活在筑路一线的宝成、成渝两个孩子的可爱面庞,浮现出工人们披星戴月、雪夜苦战的感人画面——这里有宝成和成渝的爸爸妈妈,有他们的叔叔和阿姨,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筑路工人。

半个多世纪前,是这些筑路工人靠着掌钎抡锤打眼放炮,靠着扁担挑小车推运石渣,靠着难以想象的长时间强体力的艰苦劳动,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重重困难,才给难以逾越的蜀道插上钢铁翅膀。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大工程,是新中国铁路史上浓墨重彩的纪录。如今,在铁路建设者中仍然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我被秀美多姿的灵官峡深深感染,更为修筑这条钢铁大道的建设者而感佩。

从山上下来,我再次徘徊石雕前,仔细打量周围的景物:一面石砌护坡的山崖,一段并不宽敞的路基,两个相望的隧道洞口,谷底嘉陵江流水的欢快声响。很显然,这块镌刻着文字雕像的崖面是当年筑路时修建的,这狭小的平台只能铺就两根铁轨。后来,这段铁路因地质原因而改线,腾出的这一块路基,恰好以灵官峡的名字建设一个景点。这样,就天造地设般带给游人一篇美文、一处文化景观,让人们在流连中走近一条铁路,去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段难忘的岁月。

一位作家,一篇美文,一处景点,一条铁路,让我再次走近那个远去的时代,读到、读懂了许多东西。这一位作家、这一篇美文,让灵官峡、也让这段铁路流传得更加广泛和久远。

新闻推荐

马秉寅在凤县太白县和麟游县调研时强调:发挥特色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12月17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马秉寅先后到凤县、太白县、麟游县,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等情...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寻访灵官峡)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