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 凤县新闻 麟游新闻 千阳新闻 陇县新闻 眉县新闻 扶风新闻 岐山新闻 凤翔新闻 太白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宝鸡市 > 凤县新闻 > 正文

史书中留下美名的宝鸡名医

来源:宝鸡日报 2017-08-25 06:42   https://www.yybnet.net/

医缓:病入膏肓

出自他口

“病入膏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一般我们用它的引申义比较多,也就是形容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它的原意是说,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这句话最早出自秦桓公时期的名医医缓之口。

这个故事要从晋景公的一个梦说起。一天,晋景公梦见了一只恶鬼。这只恶鬼长发一直拖到地上,又跳又叫。说晋景公杀了他的孙子,他要找天帝告状!一边说,一边往进走,还弄坏了大门和寝室的门,一路追着晋景公跑。晋景公惊醒后,连忙叫来“桑田巫”解梦,结果这个“桑田巫”开口就让晋景公心情很不好,他说:“你是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

晋景公又气又怕,还真得了病。当时,最好的医生都在秦国,尤其是都城雍城。晋景公连忙派人到秦国请名医诊治。秦桓公也挺大方,就把手下最好的医生医缓派到晋国。就在晋景公焦急等待医缓时,他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折磨他的病症变成了两个孩子,一个说:

“他是良医,来了会伤害到我们,应该往哪儿逃呢?”另一个则说:“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医缓到了晋国以后,对晋景公做了一番详细的检查,随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因,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我无能为力。”按照古人的说法,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脏和隔膜之间的部位。病要生在这里,基本就没救了。晋景公倒也豁达,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为难医缓,反而称赞他是良医,赠他厚礼。后来没多久,晋景公就因病去世了,这也验证了医缓“病入膏肓,不可为也”的说法。

医缓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是医术,而是他的医德。他并没有因为晋景公尊贵的身份而说好话巧话,而是认真检查,并实事求是地将检查结果告诉晋景公,丝毫不惧有可能降到自己身上的病人的怒火。这种风骨,值得后世之医学习。

王焘

:编著医书造福后世

严格意义上来说,王焘并不算医生,但他对于我国传统医学的贡献并不比任何一位医生小。他利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夜以继日编写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方》,在后世被许多名医推崇,根据王焘所著医书中的理论和药方,许多病人得以痊愈。他的名字,也随着《外台秘要方》越传越广。

王焘是眉县人,是唐初名相王珪的曾孙。王焘幼时体质偏弱,常与疾病相伴,也正是因此,他从小便对医学感兴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知识。长大后,虽然他的身体比小时好了许多,但他的母亲却久病不愈,王焘除了悉心照料外,还遍寻名医,认真求教,在丰富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不少诊治经验。后来,王焘进京供职时,掌管弘文馆,他在此遍读皇家收藏的各种医书,还记录下了不少古时的医方,积累了不少资料。

之后,王焘因故被贬到湖北,又迁到山西。在这两个地方,许多百姓因为天气和环境屡屡患病,尤其是许多患病幼儿不幸死去,这让王焘大受触动,他在积极为百姓诊疗的同时,也觉得应该编写一部涵盖理论知识和成熟药方的综合性医书。说干就干,从那时起,不论王焘在何处任职,他总要抽出时间来编写完善自己的医书。经过十余年夜以继日的努力,王焘的医书终于完稿,被他命名为《外台秘要方》。这本《外台秘要方》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分为内科杂病、五官科疾病、外科创伤、妇科病、儿科病、流行病、针灸和采药等 40卷,卷内皆有详细的理论知识及相应药方。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 ,为研究中国医疗技术史及发掘中医宝库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考察依据。

《外台秘要方》问世后,得到了当时及后世医生的疯狂追捧,唐之后的历朝历代大多都有重新刊印和校订本,不仅如此,许多邻国的古代医书中都大量引用过《外台秘要方》的资料。

医和

?首提

六气致病说

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古代的医生时,也许会觉得可笑,因为他们竟然会认为,致人得病的原因与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有关联,他们还会因为一些很荒唐的理由,用很奇怪的东西去“治病”,这些举动与现代医学可谓格格不入。但我们需要知道,古时,医生这个职业与“巫”存在着很深的联系,在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行动力的医生努力下,医术才逐渐从巫术迷信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能真正救死扶伤的技艺。在这些人中,医和就是一位典型代表。

医和是秦景公时秦国的名医,不过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却是在晋国发生的。当时,晋平公姬彪生了病,按照规矩,他先找了人来占卜。结果占卜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实沈”和“台骀”在作怪。这俩人是谁?来探病的郑国大臣知道。他说,这俩以前是人,都很有名,死了很多年以后,在传说中变成了“山川星辰之神”。

管山川星辰的神,怎么可能让晋平公生病呢?晋国人不敢说,郑国大臣可不怕,他直接说,晋平公就是贪图享乐,而且按规矩,后宫里不能有同姓的侍妾,可是晋平公有四个侍妾姓姬。这恐怕也是生病的原因之一。虽然驳斥了“鬼神致病说”,但这郑国大臣也没说到点上。

没有办法,晋平公只好派人来凤翔,请医和去看病。医和到了晋国,详细检查一番后,下了结论:晋平公这病,肯定不是因为鬼神,也不是因为饮食,而是因为纵欲过度所致。晋平公还不服气,被医和严肃地批评教育了一番,要求晋平公遵循周礼,懂得节制的道理。

医和在这次诊病时,提出:“天有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这就是“六气致病说”。在医和看来,一切疾病,都可以用这“六气”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现在看来很可笑,但是在当时,他这个说法却象征着医术上的一大进步,他将致病的原因从鬼神之说上剥离开来,并用自然界里的因素来解释,这也让治病的方法与巫术迷信有了区别,为医学的科学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也因为此,医和在后世留下了美名。

卢献之

:倡导妇女放足男女平等

卢献之是凤县名医。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将病人和群众放在首位,除了治病救人外,他还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并将自己治家经验编写成家训,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据《凤县志》记载,卢献之生于 1877年,名廷琛,字献之,号席鑫。卢家的祖籍在甘肃,清康熙初年,卢家移居到凤县凤州。卢献之在清末时考取了秀才,后来成为一名中医,他对《伤寒论》、《医学实在易》、《附方妙用》等医书颇有研究,主要擅长妇科和儿科。卢献之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还有良好的医德,他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在凤州东街开设药铺坐堂行医时,如果病人家中贫困,无钱抓药,卢献之就在自己药铺抓好中药送给病人,分文不收。如果有病人邀请他去家里诊治,不论路途远近,卢献之从不推辞。久而久之,卢献之的名声在凤州越来越大。不仅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卢献之还拥有十分开明的思想。 1918年,卢献之创立天足会,自己担任会长,倡导妇女放足,竭力宣传缠足之害。凤县妇女纷纷响应,一时成为除旧革新的盛事。 1919年,卢献之更进一步,办起女子学校。他捐献自家旧房材料和资金,修建起了三间教室,又把自家桌凳搬进教室,供学生使用。在当时的民间风气下,许多女孩被家长阻挠,无法接受教育,卢献之为了打破这种封建思想,首先让自己的女儿入学,还亲自登门劝导,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最终,女子学校逐渐兴盛起来。

在这之外,卢献之治家极严,著有《献之家训篇》一书,这本家训共三十四章,文字严谨、流畅、富哲理。许多篇章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如重视农业生产,提倡植桑养蚕、种棉纺织,崇尚勤俭,提倡适龄结婚,讲究卫生与体育锻炼,戒鸦片、戒烟酒、戒色、戒赌,不贪不义之财、重廉耻、培养高尚人格等等。(本版稿件由张家旗、杨淋壹采写)

新闻推荐

凤县消防官兵夏练三伏铸精兵

本报记者李喜林通讯员杨建林发现火灾,消防奋勇扑救;发生事故,消防全力救援;遇到群众溺水,消防冒险相救;驴友攀峰遭难,消防背负下山;马蜂建窝螫人,消防摘害除险。走进凤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刘鹏展指着营区宣传...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当年窑洞风貌依旧2017-08-12 03:42
评论:(史书中留下美名的宝鸡名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