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人物档案】王志刚,五河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毕业于芜湖农业学校。1986年开始,在五河县农科所任农业技术员,从事农业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来十数次获得各级荣誉,包括市政府“菜篮子”工作先进个人;市政府“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项中的“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
“搞设施农业,一年四季没有农闲”
记者:传统印象中,种植业在冬季活应该比较少,现在还是这个情况吗?
王志刚:您说的那种印象,对大田作物,比如小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蔬菜水果,特别是我们现在的设施农业、反季节蔬果,那完全不是这样了。比如现在正大量上市、市民又非常青睐的草莓,它能够忍受1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温度长期在0-10摄氏度,草莓植株不会死,但是就不生长发育了。如果温度长期在零下,它很快就会死亡了。我们要让它在温度最低的天气里上市,就要保证它的生长条件,最基础的就要保证适宜温度,那就要采用各种设施和方法。比如你看我们现在这个草莓大棚,覆盖了三层棚膜,就是要保持棚内的温度。遇到寒潮天气,还要人工加温,用电暖器、木炭点火等方法。
再比如草莓的授粉,由于罩了好几层膜,大棚内光照不是很强,空气流动也弱,湿度又比较大,草莓开花后花粉不能飘散,不能正常授粉,不能形成产品,所以每个棚子里都放了蜂箱,依靠蜜蜂来授粉。既然这么多环节都需要照料,搞设施农业,肯定不可能出现像传统印象的“冬闲”了,一年四季都没有闲。
记者:您一直在农业技术员的岗位上,但工作内容这些年也有了很大变化吧?
王志刚:是的。现在的农业生产和以前比完全不一样了,在蔬菜水果种植、设施农业这方面,更是能够体现出来。我1986年参加工作,那时候蔬菜的种植,全县就只有临北乡、头铺镇、城关镇零星散布,全部面积加在一起最多一万亩,现在全县的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生产方式和手段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0年前没有大棚,都是露天种植,冬季就只有胡萝卜、红薯、大白菜,蔬菜品种极少。现在一年到头什么蔬菜都有。这就是靠栽培手段、新设施、新方法、新装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经济的推动,比较效益最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记者:您的工作肯定比以前更忙,一年四季闲不住了?
王志刚:可不是嘛,比如前不久出现了几次寒潮,前前后后我们都要和种植户联系,上门指导查看。草莓受冻,就跟人受凉、感冒是一样的,那我就要指导种植户选择绿色、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施用。
去年7月2号,那天下暴雨,一夜之间朱顶镇的降雨量达到70多毫米,凌晨3点多,一个种植户焦急万分地给我打电话:“老王,这下可毁了,雨下得太大了!大棚里的辣椒全都泡水里了!”我跟他说,第一步赶紧把沟里的水放掉,缩短植株的泡水时间,然后看天气状况,我再指导他下一步怎么做。第二天天刚亮,我就骑着电瓶车到了他那儿,查看辣椒的情况。指导他尽可能地排水,同时不能让植株被太阳暴晒,白天要适当地给植株遮阴、叶面喷水,之后的三四天我都在他那里,跟他一起抢救辣椒,最后经过几天奋战,1700亩地的辣椒中,浸水时间较短的抢救过来了,但是低洼处的被水浸泡了两三天的,真是神仙也救不过来了,他的收入损失了三分之一。
除了给植物看病,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好像不归我们操心,但是看到农民受损失,我们也肯定是尽心竭力地想办法。比如去年4月的疫情期间,因为道路管控,收货的客商进不来,产品也送不出去,一个食用菌大户就遇到了很大困难。蘑菇这个东西,辛辛苦苦培育了这么久,产品到了上市时节,就那么几天可以销售,时间稍微一久,在4月的温度下,两三天就会“开伞”,没有了食用价值,而且还会污染环境。眼看着收成要泡汤,他两口子找到我,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看着农民受损失,我能不急吗?一方面帮他办疫情期间的通行证,陪他跑有关部门盖章、办证,送出去销售了一部分。还有部分产品,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帮他延长上市期,把蘑菇用盐腌制起来保存,减轻了他部分的经济损失。
“哪怕风调雨顺,我也睡不安”
记者:风调雨顺、丰产丰收了,您才能睡得安稳哪。
王志刚:这话呀,现在只能说,对了一半儿。市场经济条件下,丰产可未必丰收。风调雨顺可也睡不安,所以我们喜欢风调雨顺,但是也“恨”风调雨顺。为什么呢?你想想,搞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那么大投入,要的不就是回报吗?如果大家都是大丰收,结果就是只能打价格战,菜贱伤农啊。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不一样,蔬菜水果的价格受市场调节太大,种出来的蔬果销不出去,或者得倒贴交通运输等成本,亏本销售,那比收不到损失还大。我们还拿草莓举例,如果真的风调雨顺样样满足条件,一亩地收个4000斤没问题,但是收购价最多只能达到四五块钱,收获后再去掉损耗,收入不一定能达到一万七八千元,这就很难收回成本。一亩地,种苗钱五千块,大棚土地流转费用一千块,大棚的建设成本折算到一年是一千五百元,肥料和用药毛算要超过一千块,这已经八九千了,还有一个大头是人工,从栽种到管理到收获,再如寒潮时加温、降雪时清雪,样样都要人工,雇人一天8小时至少是70块钱,算下来一年最少也要七八千,你算算这样还能挣到钱吗?而且很多蔬菜水果保质期都非常短,最近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大棚里的最高气温能达到28摄氏度,草莓成熟后两天不摘就烂掉了,这就逼着你赔钱也得卖,不然烂在地里就是血本无回。
所以现在做农业挣的不仅是个血汗钱,更是个操心钱。怕灾害天气,也怕全都丰收了难卖,不光是他们主体,我也经常愁的一夜一夜睡不着觉。这个问题要靠调整种植结构,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品牌等方法来改善,但是没法完全避免。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要指导主体使用绿色、低残留的农药。保障食品安全是咱们近些年新的工作重点吧?
王志刚:食品安全方面,整个社会都越来越重视了。最近这些年社会发展进步了,吃,必须要讲营养、讲绿色、讲安全。营养、优质、安全,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个不得了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些老农技员的新任务。这首先要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的道德感、责任感,引导大家对化肥减量使用,倡导使用有机肥。指导大家合理、适当使用农药。
当然,也不会只靠引导,我们也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而且有严格的监督和惩处。比如要求农户建立生产制度、生产档案。打了什么药,施了什么肥,都要有记录,我们经常来检查。用过的农药要在陈列柜里陈列出来,我们来检查生产档案,再跟农药化肥的包装、购买记录等进行核对,确保他们不使用禁用产品。我们还要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禁用的农药就会立案查处。另外,现在质量追溯体系也建立起来了,农户销售的时候,产品要有合格证,要有质量追溯码,产品的基本信息要告知销售人员,生产者自己也要建立销售档案,总之是要能查到、可溯源。
【记者手记】
采访过程中,王志刚的手机响了不知道多少回,一次次的闪动不止是因为种植户打来电话咨询,更多的是各个微信、微信群的消息。农业农村局微信群、种植业群、蔬菜群、栽培技术交流群、食品质量安全群……这位干了三十多年的老农技员、大伙儿的“知心人”耐心地一条一条回复着、讲解着,他非常感谢现在便捷的通讯手段,让他能及时地帮助到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这位2013年农业农村部丰收“贡献奖”的获得者即将退休,他说,自己虽然老了,但是这么多年培育了这么多职业农民,农业的未来,一定能被新时代的农民描绘得更美好。
新闻推荐
下得深 访得真 解得好 五河县扎实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
本报讯(记者年福烨)日前,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五河县扎实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活动...
五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五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