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郭凯先在作坊给工人进行技术指导。“7号晚才从江苏宿迁送货回来,今天下午就要去淮安,平均两三天就要外出送一次扫帚。”12月9日上午,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贫困户郭凯先身穿大衣手杵着拐杖,对记者讲述他的日常生活,“现在竞争激烈,不敢闲下来。”
记者在郭凯先的扫帚加工作坊看到,用于制造扫帚的原材料堆积如山,郭凯先不时给工人进行技术指导,“你别看这扫帚不起眼,但做起来得经过劈、编、捆、扎等好几道工序。早些年就是靠着这扫帚加工手艺,我一个残疾人也能自食其力、养活全家。”
年近六十岁的郭凯先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初中毕业后,曾经流浪外地靠卖艺为生。后来,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女儿,但大女儿因残疾和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困难并没有让郭凯先低头,2009年他向同村人学习了编扎扫帚手艺后,便在家开了个制作扫帚的手工作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郭凯先被查出患有鼻咽癌,又遭遇扫帚滞销,巨额的医疗费和生活来源的无着落,使得郭凯先一家重返贫困,当年即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正当老郭家陷入困顿时,郭府村两委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党和政府以及许多热心人的帮助,让俺家渡过难关。”郭凯先说。得知他家的困难后,《蚌埠日报》等多家媒体给予关注,五河县城管局积极联系各大环卫公司,为扫帚寻找销路。没多久,他家院子里堆积如山的扫帚便销售一空。
顺利渡过难关后,郭凯先的扫帚生意越做越红火。2016年,他利用扶贫政策贷款进一步扩大了扫帚作坊的规模,而且主动聘请当地村民参与,带动乡邻实现稳定增收。“现在,我们的作坊有四条扫帚生产线,年产扫帚近20万把,年销售额在120万元左右,带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十几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郭凯先说。
作为当地的重要产业,扫帚加工在郭府村已经初具规模,相关产品不但在五河本地颇有市场,而且在江浙沪等多个地区都有销售,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目前,村两委已经把扫帚加工作为郭府村的扶贫特色产业,计划继续扶持郭凯先做大做强,希望借此带动越来越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洪伟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著名书法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张兆玉先生,因病...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