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寿良 白善军 王林
抓好宣传培训,着力打造样板,开展农企对接,巧用六大模式……去年以来,五河县在全县199个行政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将纸上的施肥配方变成田里的配方肥,取得了良好成效。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在绿色兴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专题讲座、送技术下乡、科技赶集等形式,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和技术。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专门编写了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简报》,散发各类宣传材料2万份。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政府重视、社会关注、部门协作、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负责全县技术培训教材、配方制定、指导手册的编制;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2017年培训农户12万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3.4万份,覆盖全县所有农户。
巧用六大模式推进技术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关键,是如何让农民掌握与应用配方施肥技术。因此,采用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推广与应用机制,是确保项目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五河县土肥站主要采取了以下六大模式:
一是发卡服务模式。在抓好土壤常规化验分析的同时,广泛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监测、地力调查、肥料试验等资料,制订本县主导作物的施肥建议卡,由县、乡农技人员发放到农民手里。
二是技物结合模式。结合本县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以物化补贴的方式,将配方肥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让科技指导员指导示范户使用,从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种植大户带动模式。全县有各类规模种植大户200余户,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高。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先向种植大户推广,除对他们的承包地进行土壤分析化验外,优先供应他们配方肥,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指导与培训,让每个种植大户都成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带动的典型。
四是配方肥生产厂家直供模式。
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由村里统一收取定金,厂家按优惠价格直接把配方肥供应到农民手里。 2016年秋种,在新集镇建立了万亩小麦绿色种植示范区,示范区内全部使用红四方N-P-K(25-13-7)配方肥,统一品种、统一拌种、统一机播,并全部采用种肥同播技术。示范区内安排了土肥技术集成示范片,红四方肥业公司直接把配方肥供到地头。
五是试验、示范效应趋动模式。
在主导作物上建立高标准的肥效及对比试验,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比较,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推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是项目联动推广模式。把测土配方施肥与绿色增效、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叠加、捆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技术力量,从而提升了项目实施效果。
抓好示范试验着力打造样板
2017年,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小麦85万亩、玉米25万亩、大豆10万亩、水稻48万亩、花生等62万亩。推广配方肥应用120万亩,其中小麦60万亩、水稻20万亩、玉米20万亩、大豆蔬菜果树等20万亩。完成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等各类田间试验22个。已建配方肥网点88个,推广小麦、水稻、玉米专用配方肥6万吨。
全县建立2个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分别是浍南镇水稻万亩示范区、新集镇小麦万亩范区。全县建6个20亩新肥料、新技术示范方、14个千亩示范片,村村建有百亩配方肥示范片。重点选择大新镇一个镇的沟北村等22个村为整建制推进试点村,其中大新镇沟北村、府台村为省级试点村。在全县新建和完善了160个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发布信息两期320条,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50余场次,发布小麦配方6个、水稻配方2个、玉米2个、花生1个。
整合涉农资金,全力推进示范片建设。对2个万亩示范区,政府予以每亩5元的配方肥补贴。在小圩镇管咀村、下黄村、双忠庙单滩村、浍南镇肖许刘村,建立四个千亩高标准水稻配方肥应用秸秆还田示范片;在新集镇蔡家湖,建立一个千亩玉米缓释肥种肥同播示范区,示范片每亩给予20元配方肥补贴;在龙潭湖农场,建立2000亩小麦配方肥应用示范区,在浍南镇建1000亩稻茬麦配方肥应用示范区,每亩给予20元的资金补贴。示范片组织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观摩,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效果。
组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及200个种粮大户全部施用配方肥,实现统配、统供、统施,带动全县配方肥的应用。配方肥生产厂家自主运作,通过媒体宣传、现场推介会等方式,结合村级示范片建设,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现场观摩24余场次。
开展农企对接探索农化服务
按照省土肥总站要求,五河县择优选择莱姆佳、文胜、司尔特、辉隆、太平洋、鲁西化工等肥料企业,为农企合作试点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合力促进配方肥推广应用。为把配方肥快捷便利地推到农民手里,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配方肥加工企业,由县土肥站向企业提供生产配方,企业按配方生产配方肥;县土肥站还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由县、乡镇农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技术宣传与培训,企业直接将配方肥供应到项目区。
探索农化服务,帮助农民施肥到田。为适应农村青壮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需要,县土肥站鼓励和引导化肥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构建 “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农民应用”的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肥料企业等建立农化服务组织,引入农化服务竞争机制,向农民提供“统测、统供、统施”服务,解决部分农民“看不懂方、买不到肥、没人施肥”的难题。
农业效益增加面源污染减少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也锻炼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据统计,2017年230万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约2个百分点。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公斤(折纯),减少化肥支出5.5元,共计减少用肥0.23吨(折纯),减少化肥支出575万元。水稻亩均增产22公斤公斤,总计增产水稻11578.6吨,增收2894.56万元;玉米亩均增产28公斤,总计增产玉米7210吨,增收1153.6万元;小麦亩均增产28公斤,总计增产小麦28800吨,增收6048万元。
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和卓有成效的技术培训,营造了科学施肥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农民“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的盲目施肥观念;改变了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习惯,项目区农民对施用土杂肥的认识得到了极大提高;改变了农民偏施氮肥而轻磷、钾肥的习惯,项目实施前,农民在小麦、水稻上施肥,都是以氮肥为主,分别亩施纯氮16公斤、18公斤,而少施或不施磷、钾肥,项目实施后农民在小麦、水稻上施肥氮素分别减少4公斤、6公斤,纯磷与纯钾施量分别为6公斤、5公斤,达到了均衡科学施肥;改变了农民施用氮肥“一炮轰”、浅表施的习惯,向深施、因时因作物施肥的转变。项目区小麦拔节肥追施面积达95%以上,拔节肥占总氮素比例为30%-50%。水稻也由原来的栽后一次施肥而变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三次施用。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农民相应减少了因过量或盲目施肥而造成的养分流失,同时由于施用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项目实施前,小麦每亩施氮量在15-16公斤,而且大多采用“一炮轰”施肥方法,而项目实施后,一般每亩施氮量在12-14公斤,而且还实行了氮肥后移。此外,由于农作物采用了配方施肥,生长健壮,病虫害发生程度大大降低。据初步统计,项目区的农药施用量较非项目区减少15%-25%。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还为全县农技人员搭建了一个服务三农、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了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能力,一批土肥技术骨干也脱颖而出。
2018年,五河县农技中心将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充实技术人员,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将加强化验室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物质保障;继续加大技术宣传与培训力度,努力扩大配方肥使用面积,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据中安在线—蚌埠新闻网报道,记者从市文广新局(旅游局)了解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扬的通报》,蚌埠市农家书屋工作荣获三项全国先进。...
五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