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要:小溪河下游的入淮段,仅有大巩山西麓诸水汇入,而大巩山则为著名的森林公园。传说,明初刘伯温于此察看后判定大巩山是龙脉。
新开河北自怀洪新河西坝口,南至淮河,全长3.1千米。原为浍河故道,早已淤平,1949年疏浚,作为浍河入淮通道。五河内外水分流工程兴建时又堵闭。1966年于这条浍河故道上开挖新河,故称新开河。
新开河两岸分别是五河县新老县城驻地。
五河县古今 五河县名是以浍、漴、潼、沱于此入淮而得名。南宋咸淳七年(1271),为抗击蒙古军于此置安淮军,并设置五河县。在元代统治百余年中,黄河泛滥,五水相会,这里水灾连年。1371年明军占领五河。明初因五河县地广人稀,自苏州移民2.8万人来五河定居开垦。当时县址在新开河南、今旧县湾西南一带。但明永乐年间的一次大洪水,冲垮了明初建的周五里的土城,县址移于旧城西北高地。虽是高地,但在120年后的明嘉靖年间,又被一次大洪水冲毁。1546年,县治就迁于新开河东岸的今址。此后460年来,县城虽多次遭洪水冲毁,但大水后,又得以重建。清代五河诗人张佩芸《五水咏》写出了五水汇流情况:“五水相连号五河,东潼西浍北沿沱。漴流春泛鱼苗长,淮浦秋生雁影多。”此诗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县城地域实况。民国初年,武同举《全淮水道编》记述这里是浍、沱、睢、潼于此汇流入淮,原漴河随南湖消失而早已消失了。今五河县在新中国治淮中,已将内水、外水分流,内水是开辟漴潼河直接注入洪泽湖,使其与外水淮河分开。今五河县境内,除1950年、1954年全县大水外,全县居民生活基本稳定。
新开河口至池河口
淮河过新开河口向东北,左岸有小东河口遗址。小东河古称东沟,有时也是漴河、沱河、浍河或潼河入淮必经之道。20世纪50年代治淮,兴建内外水分流工程时,小东河入淮口封堵。20世纪60年代,为防漴潼河洪水,又堵闭上口,城关地区内水则由杨庵大沟经杨庵闸排入漴潼河。漴潼河现为怀洪新河下段所经。五河县城东淮河上有1977年建成的长1034米的104国道跨河大桥。大桥南岸引桥基址高填土方区影响行洪,又加做连续过水涵29个,每个涵洞高、宽各3米。
淮河过大桥,右岸仍是香浮段防洪堤,左岸仍是淮北大堤。淮北大堤1956年退建,并于淮五村、十里墩村、胜淮村切断老淮堤。乡民依淮北大堤南的老淮堤建成十里墩生产圩。此生产圩只能是“弃秋保午”的小圩。淮河右岸的朱顶集处岗地距河岸约700米。淮河过朱顶集折向东北约3千米,右岸有陈台崩岸。崩岸附近河道中的沙窝是淮河河床最深处,经测量沙窝底高程为-12.55米(据2008年《蚌埠市水利志》记述,下同),可能与郯庐地质断裂带地层有关。陈台村对面,淮河左岸是钱家沟排灌站。钱家沟原是杨庵湖水入淮口。杨庵湖主要汇五河城关以东内水,1953年钱家沟处筑淮堤,杨庵湖水又改道经杨庵闸排入漴潼河(今怀洪新河)。
淮河过陈台村向东南,又折向东至浮山峡。此段北岸是1956年依老堤而建成的黄盆窑生产圩旧址;1982年清除阻水的黄盆窑老庄台,同时刨平生产圩堤。淮河南岸是香浮段行洪区的柳湖洼地。柳湖洼地水由行洪区南沿柳湖大沟经浮山西的下柳沟闸排入淮河。五河县境内的淮河两岸有许多以台命名的村庄。如临北乡以下的韩台子、黄台子、吴台子、郭台子、于台子、凌台子、方台子、郜台子、张台子、夏台子、白台子、胡台子、陈台子、刘台子等。台,是为防水淹、筑土高抬的台地。说明千古以来,淮、浍、漴、潼、沱诸河洪水曾于此泛流,村民为自保住房而抬高地基。沿淮堤防自清后期始建,真正加固加高淮河两岸防洪堤并理顺淮河及内河水系,实施内外水分流,却是新中国治淮重大工程。20世纪末,开挖怀洪新河和加筑香浮段防洪堤才使五河境内连年水患基本消除。这一带原来的洼地均已辟为良田。
淮河再向东南就进入浮山峡。峡口北岸是江苏泗洪县,南岸是安徽明光市浮山。浮山堰址在五河、泗洪、明光三县(市)交会处。今北岸巉石山铁锁岭仍可寻当年堰址旧迹。上文提到,五河县自古洪涝灾害十分严重,但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莫过于公元516年筑浮山堰及垮坝带来的一次大灾难。
浮山堰垮坝的悲剧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与北朝的北魏均在淮河两岸开展你死我活的争夺战,其中的寿春、濠州(临淮关)尤是争夺焦点。前述凤台硖山口之战,怀远梁城滩之战,涂山峡、涡口之战,濠州的邵阳洲、乘龙洲的恶战,使双方精疲力竭,双方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压倒谁,但谁也没有善罢甘休。南朝梁武帝积蓄军备在当政的第五年即兴师北伐,主力统帅即其弟萧宏率师攻寿阳。萧宏是贪生怕死之徒,大军进至洛口就不敢前进。他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疑心敌人前来偷袭,便单枪匹马逃离营地,向南逃窜,被北魏大败。梁武帝这次兴师失败,仍念念不忘要夺取寿阳。他采用北魏降将王足之计,先筑淮堰于荆山峡,遭魏人干扰,堰未成而作罢,10年后于远离北魏的浮山峡筑北抵巉石南至浮山的浮山堰。经现代人考证,浮山堰工程浩大,世上罕见:梁天监十五年(516)四月堰成,经现代人折算,大堤长为3132米,上宽104米,下宽324.8米,高26米,堰顶超过1.16米。当时,寿阳城北门城顶高程25米,地面高程20.28米,由此看来,浮山堰蓄水只要达26米,就能水浸寿阳城墙。北魏军也很害怕,曾占领铁锁岭北一处岗洼,试图开沟分泄淮水。一开一堵,两军又是一场恶战,使北魏开沟分泄未成。
据史料记载,这样浩大的工程,是几十万军民历时两年建成,工期短,其间又遇魏军干扰,死伤很多。《梁书》说:“夏日瘟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冬日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士卒死十七八”。堰成几个月后,是淮河主汛期。九月丁丑淮水暴涨,水位迅速抬高,但回水未及寿阳城,就只听一声巨响,浮山堰轰然倒塌,除抢险救堰被洪水冲走的军民外,淮河两岸20万军民及村舍房产全部为洪水席卷而下。这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
泗洪县潼河村的潼河山,原名巉石山,其南麓伸向淮河河道之北滩地,是长224米的铁索岭遗址,宽10~40米,高出地面约4米,后人又发掘锈蚀如铁索的残存片。传说筑浮山堰时是用铁索系住堰坝的。筑坝人企图用铁镇住水龙王。 (待续)
下期看点:淮河主河道通过浮山向东,再过泊岗引河折向南,至池河入口,长37千米。分为左岸和右岸,左岸除泊岗外,多是湖洼之地。而右岸则为潘村洼行洪区。
19 14
新闻推荐
蚌埠市“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集中曝光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单位名单(第一批)
按照《蚌埠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蚌安〔2017〕8号)“五个一批”要求,为推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监管执法,推动隐患“...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