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宿州市实施“金融机构进千企、金融服务进千村、金融产品政策进千户”的“千千万”活动,到今年启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劳动竞赛活动,单列出以促进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突破,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雨露工程”,宿州市金融支持“三农”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扶持方式也日益具体化、多样化。然而,鉴于近年来宿州市“三农”经济发展的实际,各项金融惠农政策的“天线”如何尽快、牢固地接到地面上来,仍有许多难题待解。
“天线”密布,多重金融政策倾向“三农”
去年5月份,宿州市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金融机构进千企、金融服务进千村、金融产品政策进千户”的“千千万”活动,鼓励全市银行机构积极促进银企对接、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信贷投放实现历史性突破。更多金融机构将目光聚焦到实现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上。
今年4月4日,全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劳动竞赛活动启动,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三项工程”。其中,以促进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突破,实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雨露工程”尤为引人注目。围绕现代农业“两区”建设,金融机构组织金融顾问深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握金融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支持现代农业融资模式,做好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并探索扩大政策性保险机构农业保险的可保范围,扩大粮食生产保险提标试点,积极开展保单质押、“信贷+保险”试点。
今年11月13日,在全市金融工作联席会议上,农行代表课题组提交的《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丰富的材料和翔实数据,分析近两年在全市“三农”经济的发展形势下,金融如何支持“三农”的可行措施,具有高质量和强针对性,也增强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理论、智力支撑。
金融支持“三农”的历史和现实困境
金融惠农政策“接地难”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
由于“三农”业务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对此投资呈现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的特点。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宿州市农业规模化程度还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县域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在金融支持“三农”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
在政府层面上,受制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财政对“三农”投入不足,扶持力度有限;在金融机构层面,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加快,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在“三农”经济自身发展上,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大、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这些都严重影响制约了金融服务“三农”的质量。
另一方面,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惯性思维,依然认为“三农”业务是“鸡肋”,风险大、利润薄、收益低。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和经济增速回落,银行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企业的发展给金融机构创造了一定机遇。不言政府指导,逐步打开“三农”市场,也正成为金融机构的共识。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还需多方着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各银行金融机构更多选择对农村金融“精耕细作”,唤醒“三农”沉睡资产。
一个可借鉴的经验是,近期,蚌埠市五河县制定出台《五河县新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对银行发放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以及经认定的其他涉农贷款,予以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二是设立农村发展扶持基金,奖励支农服务力度大、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家庭农场、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贴息补贴、税收优惠。
建立征信信用体系方面,宿州市砀山县作为安徽省政府首批六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之一,金融生态县创建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推进砀山县新增贷款同比增加7亿元。
还有很多村镇银行利用决策链条短的优势,探索更加灵活、便利的信贷管理和服务模式。
这些地区和机构的有益尝试,走出了金融支持“三农”的特色路径,也给我们探索盘活农村资产开启了更多思路。
从法律层面上,要首先对农村和农民权益进行登记确认,使产权清晰。其次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综合市场,负责发布农村产权流转信息、交易以及担保或抵押标的物处置工作,使产权能够快速变现。再次,发展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合理评估农村资产权益价值,使其变成有价商品。
在政策支持上,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设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涉农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或探索定向发债、资产转让、证券化等方式做大做强。指导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巩固和加强服务“三农”的支农主力军定位。
新闻推荐
吕少元同志逝世
五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