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观摩会在龙子湖区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相继观摩了龙子湖区余庆苑小区、国富祥庭小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点,滨河御景小区道德银行等。记者一路跟随发现,这几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氛围已十分浓厚,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维持了较高水平,实际参与度明显提升。(5月27日《淮河晨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十分惊人。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量,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而实行垃圾分类后,既可以分出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又能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每1吨废纸回炉化浆能生产0.8吨的再生好纸,可节约17棵树、1.2吨的标准煤和600千瓦时的电。显而易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早在2004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垃圾产生国。中国的许多城市正经历着垃圾围城的危机,垃圾一分类,许多垃圾就可以回收利用,产生效益,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也可以减少。填埋少了,焚烧少了,对环境也是种保护。但是,垃圾分类,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做起来却不易。好事怎么才能办好?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自觉行动。
首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许多人都觉得垃圾丢弃进垃圾箱就完事了,分类是其他人的事情。而事实上呢,我们只要在源头上把垃圾进行分类,就会为后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大大加快处理的速度。因此,我们应该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从源头上把垃圾分好。分清楚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哪些是不能够回收利用的。
其次要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知道了有价值的可回收垃圾,那我们就要分拣出来,再进行重新加工利用,为社会产生效益,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把日常生活中收集起来的垃圾丢进相应颜色的垃圾袋,垃圾分类的意识就具备了。
最后,需要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新的生活习惯要取代旧的习惯,首先要用新意识取代旧意识。垃圾分类也是这么回事。垃圾分类有很多好处,那么居民是不是在内心接受了这样的好处,形成了分类意识?这点很重要。如果这种意识强,老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他们内心就会慢慢被排斥,垃圾分类才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垃圾分类的大道理一般人都懂,但正因为大道理太大,与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所以也基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垃圾分类的好处坏处还是要让居民真实感受到,久而久之,形成分类意识,那对垃圾分类的落实是大好事。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市民应坚定不移地做好这件事,真正使分类垃圾箱发挥作用。政府要对垃圾处置进行顶层设计,落实制度安排;环卫部门要忠实履行职责,做好日常维护;市民也要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主动做到垃圾分类。但仅靠这些努力还不够,上上下下必须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观念,建设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生态文化,而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新闻推荐
寒窗苦读,韶华不负,中高考已进入倒计时。请心理专家给中高考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蚌埠日报社近几年坚持在做的公...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