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市民陈女士突然发现自己一个去世多年的朋友,QQ头像亮了起来,显示为上线状态,而且当天这位朋友的微信运动显示步数是6800多步。陈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遇到了灵异事件。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已故友人的妻子用了丈夫的手机,登录了他的微信、QQ。
“网络空间里留下的很多曾经的影像资料被回看,逝者当年的喜怒哀乐再次被记起、被分享,我觉得这对生者来说是莫大的安慰。而且电子账户中的资金余额也能被亲人继承、消费,没有永远地沉淀下去,这也是逝者生前创造财富的一部分,没有被浪费掉,挺好。”这件事也给陈女士一个警醒,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电子财富?如果有一天她遇到了意外,那她名下的电子账户可能就再也不会被点亮,微信、QQ、支付宝、余额宝所有的一切都会就此“沉默”。除了能继承她的物质财富以外,至亲能不能顺利地继承她的网络遗产呢?
数字遗产的继承需要平台公司支持
“数字遗物”上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不可否认的是,数字遗物相比照片和其它物品,的确给予失去亲人的家属们一种很好的慰藉。数字信息上遗留的除了文字和图片,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个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或者说,就如同其另一个“分身”,这也正是可以回顾故人最好的方式。
一些发达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兴起了管理“数字遗物”服务,受家属的委托、获取或删除已故亲人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所遗留信息,例如解约已故亲人购买的网络付费服务、取出家人的照片、破解电脑密码等。
“我们目前经手办理的遗嘱中还没有单独做数字遗产的,大部分都是‘打包’遗产指定继承人,比如指定‘由某某继承我的全部财产’,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数字遗产。现在有的年轻人来办理遗嘱公证,对数字遗产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有人会私下特意问到这些内容。”蚌埠众信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振坤介绍,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的数字遗产,有可能是货币遗产的转换,包括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余额,它们都是真实货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可以写进遗嘱里,但是具体现实时,需要平台公司的支持,比如支付宝公司、腾讯公司要愿意破解密码,让继承者能够继续使用被继承人留下的数字遗产。
QQ空间、抖音号能否写进遗嘱暂无规定
手机靓号、QQ号、游戏账号、抖音号等数字遗产,确实有一些私人属性,因为有些人的QQ空间、抖音号、微信号里可能存有一些个人照片、资料等,也有纪念意义。有的网络账号因为持有人运营不错,已经成了人脉资源丰富的大V号,这些号本身就自带流量甚至有直接变现的能力。但吴振坤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法律对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写进遗嘱暂且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如果想针对微信、QQ等电子遗产进行遗嘱处分,也可以办理,但正常的遗嘱表述句式为“我决定我的财产由某某继承”,而这种数字遗产的遗嘱句式只能是“我希望……”比如,“我希望我去世后我的QQ号、游戏账号、微信号由谁继续使用。”因为这个愿望实现的时候,需要相关的平台公司支持,比如微信就是腾讯公司。只有相关公司、部门愿意采信遗嘱,并提供技术支持,才可以实现这份立遗嘱人的愿望。
所以,目前处理电子遗产最佳的方式就是,“生前将自己的各种网络账号及密码等等,所有信息打包在一起,发送给父母或者信任的人。”公证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这种方式还是不放心,那么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保存在一个比较隐秘、而一旦出现意外,至亲的人又能发现的地方。
网上立遗嘱,有法律效力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网络上有的App就有电子遗嘱功能,这类App可以通过书信、录音、视频等手段,记录遗嘱、生前预嘱、数字资产等重要信息。同时会按照用户设定的时间发短信、打电话,尝试联系本人或紧急联系人,如果确认使用者死亡,能够把预留的信息及时发给死者生前指定的人。
那么,这种新兴的、看似十分方便的电子遗嘱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吴振坤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法律规定,遗嘱有五种形式: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里面并不包含电子遗嘱,因此电子遗嘱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主要难点是,如何证明电子遗嘱是本人亲笔所写。
吴振坤解释,立遗嘱的方式很重要,有时形式直接决定了遗嘱的效力。现在,连打印出遗嘱再由立遗嘱人签字或按手印的方式都不被法院认可了。因为这种方式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在法律诉讼环节,法院基本上是不予采信的。相对这种情况,如果只是在APP上通过打字的形式保管电子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的形式保管影像资料,很难被认定成是法定的一种形式,有可能不产生遗嘱的效力。
另外,公证部门工作人员建议,立遗嘱人在办理遗嘱公证时,最好告知受益人。因为也曾发生过有人立了遗嘱,但受益人并不知晓的情况。公证部门虽然为立遗嘱人办理了遗嘱公证,但不能时刻动态掌握立遗嘱人的情况,而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很多人还是讳谈生死,所以公证部门也不便频繁询问对方,这就容易导致遗嘱不能及时生效。如果立遗嘱人,做了遗嘱公证后,就在亲近的人中指定一个“遗嘱执行人”,或者干脆明确告知受益人,这样就能够保证遗嘱在第一时间被执行。
新闻推荐
近日,交通银行蚌埠高新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疑似群体开卡事件,从源头上杜绝可疑交易发生,既维护了银行声誉形象,又保障了...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