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各个学校的门口或者每条老街的街口都会有几家招牌小摊,不卖别的,只卖烧饼夹里脊。摊子上一口油炉,两排或者三排的各样素菜肉菜,旁边站着一位沉默寡言的打烧饼的大叔和一位偶尔开几句玩笑的炸里脊的阿姨。
读高中的时候,下午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冲出校门,冲向那家熟悉的烧饼夹里脊小摊,往那一站,小摊背后的阿姨就知道我要两个烧饼、两串里脊、一个辣椒、一串金针菇,只放辣椒,其他佐料不要。里脊下到油里,刺啦刺啦地冒烟,伸着头的我于是经常被冒出的油星子溅到。尤其是夏天我经常左右跳着脚,来回甩手,然后小心翼翼地吹着胳膊上的红点子。油锅后面的阿姨总是一脸嫌弃地嚷嚷,“都让你站远点了。”我听话地朝旁边靠靠,却不敢走太远,生怕已经是自己的烧饼夹里脊被旁边的同学抢了去。
当阿姨终于把里脊夹到烧饼中间,我嘴里总是忍不住咕咚咕咚冒着泡,虽然每天都吃,但是好像昨天吃过的都没吃过。当烧饼夹里脊真的捧在手里了,倒不那么着急了,慢慢地把塑料袋揭开,调整好高度,露出一小半烧饼,才伸出头,咬上一口。酥脆的烧饼用热气烘烤舌头,多汁的里脊铺垫了一层底色,再咬到一口辣椒,口腔就成了名角的舞台,唱念做打,回味无穷!
吃完最后一口烧饼,几颗芝麻粘在嘴角,嘴巴里还残留着整个烧饼夹里脊的气息,心里想的是明天放学得跑快点,今天排队太久了。
当然在蚌埠,每条街几乎都隐藏着一家整条街都无比熟悉的烧饼夹里脊小摊。早上,油花花的热气随着烟雾蒸腾在一群人的头顶。太阳笼罩着这朦胧的热气,白花花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晚上,昏黄的夕阳落在工作一天的人们的后脚跟,手上捧着冒着香味的烧饼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和太阳一起被吞到肚子里去。当肚子里冒起热气的时候,辛劳随着热气散到四肢,随着烧饼夹里脊渗透的热气,散到体外,用两串里脊告慰辛苦的胃。
现在快过年了,好多想念那份熟悉的味道的人像潮水一样涌了回来,吃了几天或者十几天那些熟悉的味道之后,又像潮水一样退了回去,只剩下烧饼夹里脊的小摊还在那里。学校门口或者街口的那些阿姨,炸过一串又一串里脊,就知道又有一拨快要走出校园或者走出蚌埠,去面对新的人生风雨,而阿姨一直都是专心地炸着里脊,等炸完的时候问一句,“要甜酱还是咸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民革蚌埠市委联合蚌埠市诗词楹联协会,举办古典诗词专题讲座。讲座邀请民革蚌埠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蚌埠市诗词...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