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名家书画屋
已故老书法家袁槑的儿子袁林(右)到韩国光的名家书画屋展示他写的50米长的寿字图。在自家客厅创办一个名家书画屋,将多年费心收藏的本地区名家字画,免费展示给更多人欣赏,宣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这是我今年实现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但说起来我今天把这个“蚌埠名家书画屋”能够给创办起来,其中真是经历了不少艰辛。
20年前我家住在大庆二路时,那时我刚准备结婚,屋里想挂些名家字画增添文化气氛。于是就到了书法家潘绍亭的家,潘绍亭从小就是我的美术老师,他给我写了两幅四尺对开的竖条幅,看着墨迹中流露出的圆润儒雅风格我就喜爱。接着我又找到了书法家潘成华。先前我只知道潘成华的大名但从没有见过面,可巧我单位同事的女友在跟他学书法,就着这种关系我去求了潘成华老师的两幅草书作品。记得当时是在夏天的晚上,潘老师正在家中写字,他穿着一件工厂干活穿的那种蓝大褂子,现场就挥毫给我写了起来,一幅写的是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另一幅写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不巧其中漏写了一个峰字,他发现后就要重写,却被我拦住了。我说这幅字是你我相见高兴中所写,不可多得,我看中了。这两幅字写得可谓韵味十足,笔墨浓淡干湿变化简直是浑然天成,大小字错落有致,如同两行飞燕在天际间徘徊。潘老师见我这么欣赏他的作品,便在掉字的那一幅落款处补加了这么几个字:成下落一峰字。我满意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卷起刚刚晾干的墨宝,潘老师顺手递了一张练过字的宣纸让我包了起来。连声“谢谢”中下楼我就往家赶,途中响着雷鸣已经下暴雨了。我就在马路旁躲雨有二个多小时,最后才把墨宝护送到家。
早些年街面宾馆商店的门头题字经常可以看见张乃田齐学仁王心翰的名字,年代更早一些江允功的题字也有不少。到哪求他们的作品呢?
为了求到王心翰的字,我天天骑车去他居住的附近小区转悠,我想碰见照片上见过的王老师。我的未婚妻说,就是真遇见了他,人家凭什么给你写呢?我当时就拿着几张卷好的宣纸,见了戴眼镜像王老师的就上前询问,被询问的人都觉得我对书法太痴迷了。后来得知和我一起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张克俭也练书法,他和王心翰关系不错,便托他求了一幅四尺对开的条幅。
张乃田老师是一位我非常崇拜的书法家,我在一些书画展览中常见他的作品,也有幸见过他,可想求到他的墨宝我实在找不到机会开口。有一次我去花鸟市场找摆篆刻地摊的李云翔刻印章,我就把自己的心愿说了出来,他说张老师对热爱文学艺术的人是很赏识的,他下岗摆地摊靠艺术本领挣钱张老师同样看得起他。云翔又鼓励我说,你是省作协会员,也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真把我的情况给介绍一番说不定就会给写一幅。过了一段时日,他真帮我求到了张老师的墨宝。我当即高兴地举起拳头叫喊了一声:耶,谢谢张老师!张老师原是安徽财经大学的副教授,他自幼酷爱书法、篆刻,传统功底相当深厚。有行家评论说:“张乃田老师曾师从童雪鸿、单孝天先生,追风求髓、承衣继钵。其金石严谨隽永,龙吟虎啸,书风大气磅礴,观之令人动魄慑魂。”我有幸求得的这幅字写的是欧阳修的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诗的意境恬美,字写得更见功力。书风清雅秀健,尤其落款处钤的两枚红印章,“凤阳张乃田印信”和“清源”,更让我眼前一亮。
市书画院原院长杨士林老师的墨宝也一直是不少人想求到的。杨老师多才多艺,对诗文书画、考古、古陶瓷鉴定均有研究。曾出版过一本《郑板桥评传》的书,我记得还专门写了读后感邮寄给他。我能求到他的墨宝实在是一种机缘,邻居的老父亲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离休,老人家到我家串门时,见我在练毛笔字,他主动提到了很有学养的书法家杨士林。我说杨士林老师的字哪好弄到啊,没想到老人家就带我去了杨老师的家。杨士林老师戴着有着文人气质的八角帽,屋里挂着一些高雅字画。之后杨老师真给我写了一幅三尺的条幅:月下江流静,荒村人语稀;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诗出自唐朝钱珝的五言绝句,一幅草书写得笔走龙蛇,气韵流畅生动,这字真让他给写活了。
另外我还求来了米旭东、朱明才等等老师的字。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就经常去报社投稿,著名画家郭廷龙(原文联主席)就住在报社宿舍楼上,他为了鼓励我文学创作,特意给我画了一幅春牛图,奔走的水牛背上坐着一个吹短笛的少年。郭老师还让画家梁明堂给我画了一幅拿手的枇杷和小鸟……
我结婚的日子,同事朋友来看新娘子全被我一屋子的名家书画吸引了,后来周围的人包括街道区委宣传部门的同志都经常来参观这些名家字画,市广播电视台记者也来我家进行了采访。大概过了十五六年,这受人欢迎的家庭文化景观不想却被旧房拆迁给弄“消失”了。
2018年我搬进了新建的高档小区,长达9.7米的客厅很宽敞,我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把这些名家字画给悬挂起来,恢复家里原有的文化景观。我和妻子从网上买来漂亮的实木字画框和裱画绫,而且每个字画框都配了讲究的有机玻璃。我和妻子自己动手学着装裱字画,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现在市面上机器装裱字画的很多,为了尽量多采用手工装裱,我到处找手艺好的装裱师。有个搞手工装裱的人为了试验我最近求的字是否跑墨,他手蘸着口水就重重地朝墨迹上连按了几下,我说你手轻一点啊,说的时候心已疼得都要落泪了。这些名家字画都好比创作者的骨肉儿女,我得到了真是把它们当作父母一样对待!时隔20多年书法家潘成华老师到了我的新居,他看我至今仍爱着字画,家里客厅简直变成了书画展厅,把本地不少名家的书画都用心集在了一起,甚至连潘老师当年给我包字的那张练字宣纸都认真收藏着,他大受感动。为此高兴且认真地题写了“蚌埠名家书画屋”几个字,还专门给写了楷草隶篆四条幅。
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季永老师很支持我,我去求墨宝时他当场就挥毫题写了四个神采飞扬的大字:“文苑菁华”。精心装裱后我就将这题匾挂在了非常显眼位置。
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时昭旭老师听讲我在创办蚌埠名家书画屋,便鼓励说:家庭里办个名家书画屋供喜欢的人免费参观这是好事,不错!好创举!时昭旭写的颜体小楷曾在第五届全国颜体书法展等一些展览中获奖或入展。我很郑重地请他给写一幅。他答应后却未能及时给写(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家人骨折住院等等原因),我求字心切几次“催要”,他说一定给你写!我说把挂字的位置都留好了,就等你的墨宝了。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我高兴地在他的小楷作品下面特意用一窄条黄宣纸加注了几个字:时昭旭墨宝,国光珍存。
我创办“蚌埠名家书画屋”得到了很多书画名家的帮助,李洪太、李纪永、柴立梅、杨华祥、钮春生、徐廷柱、张海潮、张同峰、吴国然、齐跃生、沈西全、方玉毛、金为、谢运虎、王光辉、张安等等,都无私地奉献了精美的作品。我妻子也极力支持我,为了多展示名家书画作品,我家客厅墙面连数字电视机都没有地方挂了。篆刻家石泉在我创办名家书画时亲临我家,策划字画怎样布局,替我出主意,他还把印屏赠我一幅,我内心一直感激。
今年7月初,名家书画屋近80幅作品陆续开始供人参观。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深资媒体人马丽春老师与原蚌埠日报资深编辑刘彬彬老师,作家王青、君娃、周颖、杨晓培等,以及摄影家沈林成,受邀率先莅临指导。大家欣赏着满客厅的名家字画,都觉得一个家庭能收藏到这么多墨宝,并且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状况下,投资不少钱装框悬挂免费给人参观,真应该提倡点赞。这样纯个人行为的书画收藏就变得有着服务社会的公益意味了。著名作家苏北老师也给名家书画屋添了一件亲手写的书法墨宝:“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这些词语多用于赞美书法达到了一种悠然、自在的境界。我每天面对着满屋的书画作品和观众,常常深受启发浮想联翩,我用心创办的名家书画屋已得到了一部分书画爱好者及书画家们的夸奖。为此,我准备再作努力,把名家书画增添到150幅,将自家卧室包括阳台等位置都利用起来。也借此真诚欢迎各界更多的友人前来感受墨香,陶冶情趣,在这有限的文化空间里,寻得一片安宁,催发精神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加油,为自己的城市添彩!
新闻推荐
受蚌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委托,蚌埠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现公开招聘辅警60名,男性,年龄18-30周岁,试用期满缴纳五险一金,...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