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什么?每个人心境不同,自然会有不同感受,但总离不开“生活圈”这一载体,生活条件蒸蒸日上,消费自然也要更加方便快捷。几十年来,骑路市场到社区便利店的消费进阶,正是“生活圈”升级发展的产物。
近日,中平街上新开了一家生活超市,记者看见不少周边居民来这里买菜和生活日用品。
今年63岁的周女士在中平小区住了很多年,当天她带着小孙女在新开张的超市里买了菜、小食品,满满一大包,出门时刷刷手机就完成了支付。周女士说:“上世纪60年代,我们都是在合作社、百货公司买东西,买啥都凭票证,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在私人经营的小商店里买吃穿,现在商店多、卖的东西也多,买什么都很方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周女士搬到了中平小区居住,之所以选择这个小区,是看中了这里生活、出行的便利。“出了小区大门就有个骑路市场,买菜很方便,但路确实是有些堵。”周女士说,大概是2005年前后,中平街上的安德副食品农贸市场正式启用了,菜贩们进入室内交易市场,大家买菜、卖菜都渐渐习惯了去室内市场。“老百姓都喜欢喊‘大菜市’,菜全,天天来买菜的也多。”
2014年时,安德副食品市场关闭了,在距离它大约两百米的太平街市场内新建了一座设施更齐全的室内农贸市场——千万加菜市场,不仅排水、通风、布局比以前的老市场更合理,卫生环境也比原先更好,而且罕见地配置了扶手电梯,老百姓都觉得,到菜市场买菜还能乘电梯,这种体验从来没有过。从那时开始,蚌埠市的菜市场逐渐走上了标准化建设、改造的道路,老百姓买菜陆续告别了印象中的脏乱差。
周女士说,新的菜市场是好,但美中不足是离自己家远了,她以为买菜会有点不方便,没想到这时社区便利店出现了,这种开在家门口的小型超市让周女感觉买什么都方便,有时一天能进进出出逛好几趟。“我们刚搬来这里是1999年,那时候没有什么超市,买东西都是去小区周边的杂货店,一般都是夫妻经营,要是缺货了,只能先让店主登记上。”周女士说,杂货店分布不均,不方便的地段,走上半个钟头买点生活用品的情况都常见。
后来,超市大卖场出现了,逛起来特别有意思,但离家有点远,居家过日子又难免遇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来应急的情况,小区周围的小型便利超市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俺们小区周围这样的小超市现在有两家,再多走五十米还有个更大的超市,再远点到了淮河路,大超市就更多了。”周女士说。
人们常以15分钟生活圈,来定义美好舒适生活的标准——即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大到社保、医疗、文化、体育,小到缴费、买菜、吃饭、美容等各类生活所需,“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概念不算新,但如今这一概念已不仅仅是文件和口号,它正踏踏实实地在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现实。
蚌埠市从2014年开始提出要实施“15分钟便民生活圈”工程,打通社区商业“最后500米”,让广大居民便捷消费,实现小需求不走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便民服务。并提出到2017年完成建设符合布局规划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中心30个和社区便利示范店100家的目标。如今,社区便利示范店的数量已经远远不止这些。一些生活必需品下楼就能买到,而且价格实惠,不仅如此,除了可以实现让大部分居民出门就买菜,社区便利店能够以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网点为依托,探索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以及解决制约电子商务等发展的末端配送问题等。有很多门店还开设了多项便民服务功能,如“网订店取”等项目。
市民饭后散步,家门口就有公园;小孩上幼儿园只需几分钟;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买菜更方便;便利店越开越多,24小时待客光临……所有服务都到了“家门口”,“诗和远方”就在眼前。更便利、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必将为更多珠城市民带来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靳瑾)10月22日上午,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弥补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空白。副市...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