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顾楷)5月25日下午,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与史前雕塑学术研讨会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虞爱华出席并宣布研讨会开幕。市委书记汪莹纯致辞,市长王诚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章石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刘洋,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郭大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蔡小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国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讲师、美国学者丁山;市领导杨森、谢兵、张晓静出席。
汪莹纯在致辞中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蚌埠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蚌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蚌埠双墩、禹会村两处遗址同时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既彰显了蚌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创造了良好条件。
汪莹纯表示,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距今已有7300多年的历史,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淮河中游地域文化现象以及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在更高层面进一步发掘总结、研究提升、传承弘扬淮河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衷心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学者,更多地参与指导蚌埠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共同揭示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研究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蚌埠创建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献计献策。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新的契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做好淮河文化的研究、发掘和传承等工作,为延续淮河文化血脉、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发展文化文物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华指出,蚌埠市是安徽省文物大市,蚌埠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文物保护利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大遗址公园建设作为文化工程、生态工程、惠民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双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考古的重要佐证。希望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积极建言献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一批权威详实的学术研讨成果,为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下转A7版)
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与史前雕塑学术研讨会召开
(上接A1版)希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及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在考古发掘、学术研究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力争遗址公园早日建成挂牌、对外开放。我们将与蚌埠市一道,支持平台建设,充分用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玉器研究基地”两个平台,推动蚌埠和全省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活起来”、传承开、传下去,为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刘国祥表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人民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双墩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玉器研究基地”的成立,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汲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推动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刘洋表示,希望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安徽省、蚌埠市考古文博单位形成合力,立足双墩遗址开展长期、系统的考古工作,打通淮河流域考古研究的脉络,为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扎实可信和科学的学术支撑。国家文物局将支持有关单位开展多专业、跨学科的合作攻关,全面阐释双墩遗址文化内涵。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省文化和旅游厅、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会上,与会领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玉器研究基地”揭牌。部分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双墩陶塑人头像、淮河古代文明研究等内容进行发言。
新闻推荐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徐州。徐州不但有灿烂多元的文化,还有...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