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望湖路西端的望湖路排水口。位于学苑路西端的学苑路排水口。上周五起,本报开辟了《龙子湖污染问题追踪》专栏,在《蚌埠日报》推出了第一篇调查稿件《排向龙子湖的污水从哪儿来?》。稿件见报前,“蚌埠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今天,汪莹纯书记来到了龙子湖……》、《权威追踪:龙子湖污水从哪里来?》两篇报道,并在公众号首页开辟了“守护龙子湖”专区,欢迎网友爆料。5月17日,蚌埠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19个排水口14个被污染!排向龙子湖的污水从哪儿来?》。蚌埠日报“最蚌埠”微信公众号在5月16日发布《19个排水口14个被污染,龙子湖现状堪忧!昨天市委书记到现场了!》。一系列稿件的刊发,引起网友热议。
“周围这么多饭店排水排哪去了?”“排水口附近的水就跟农村的农药一样,完全不像水”“强烈建议你们去龙子湖北边,排水沟多的让你数不过来,南边再好的水,也被北边污染了”……连日来,不少网友通过网络跟帖、留言、微信、电话等方式向我们反映龙子湖排水口的问题。这个周末,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再次走访了部分排水口,对这些排水口的排污情况进行观察。
变黑的湖水:
农民反映有人在入水口偷扔垃圾
“你们快去看看瀚林华府对面,水的颜色都变了,还有这么多扔垃圾的、种菜的。”5月19日,网友“君君”通过微信联系记者。下午4点钟左右,根据网友的提示,记者沿着环湖西路向南走,一直走到环湖西路与兴民路交叉口瀚林华府正对面的位置。站在这里向两边张望,西边是瀚林华府、荣盛华府等一排排建得光鲜亮丽的沿湖高档小区,东边却是一片片杂乱无序的农田荒地。以记者所在的位置为起点,向南向北各延伸500米左右,是一些沿街傍湖的农田,农田里还有五六个农民正在弯腰耕种。流向龙子湖的行湖路入水口,就在这片农田里。
从人行道下坡走向农田,不到50米,就来到了入水口处。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才三四天不见,这个入水口的水已经变了颜色。5月16日下午,记者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候从这一入水口的流出来的水,虽然能看得出是受到了污染,有大量垃圾在附近堆积,但污水至少是能够流动的,色泽也不是特别黑。但这次再看,入水口的水已经变得像泥浆一样了,黑色的水面上还冒着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癞蛤蟆的背部,让人感到阵阵恶心。
入水口的周边还是堆积着大量垃圾,最多的就是包装袋,有食品包装袋、超市塑料袋、家用物品包装袋。其次是一些纸屑,特别是各类已经使用过的、已经被浸泡又被晒干的卫生纸,散落在入水口旁到处都是。再次是一些枯黄的树枝、草堆和农用地膜。
站在已经快要无处下脚的入水口前向东望去,眼中50米的范围内,是隐藏在农田和水草中的一条沟渠,从入水口流出的黑水就是经过这条沟渠流向龙子湖,但此时沟渠的水面已经变成纯绿色,比两边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绿油油的水草还要绿。
沟边,一名身着绿上衣黑裤子、戴着黄色草帽的老人用大号的泛黄塑料袋从沟里捞起了一袋水,往沟边的菜地里均匀一浇,然后转身把塑料袋扔在了沟里。“你是住在这附近吗?这里还有村庄?这些地都是你们自己的?”以为记者是周末出来垂钓的游客,老人和记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她的口中,记者得知这些农民是原来就住在附近邱桥村的村民,现在大多都搬到了对面新开发的小区里,比如和记者闲聊的这位老人,家就在对面的瀚林华府,因为平时闲着没事做,就把对面的荒地给开垦了。从种地聊到浇水,从浇水聊到排水口的污水和垃圾。“平时有人往这倒垃圾,说是不让倒,天天不还是有人倒么。”老人明明白白地告诉记者,偷倒的垃圾比入水口排出的垃圾还要多,这几天气温升高,垃圾堆在一起,水变得越来越臭了。
变绿的白沫:
十多天没下雨入水口还在排水
名为“龙西长军”的网友在报社融媒体平台上发出视频和与路人的对话。视频里是龙子湖的一处水域,水里漂浮着密密麻麻的黑色块状物体。“请问这水面上的漂浮物是什么?”“大便!”“这里有排污口?”“这不是吗?”“你们到湖上升明月南门看看,有个大的排污沟,十几米宽,光排污管有3到4米的直径。龙湖大桥下边的和迎湖路还有。这几个都是大的。”……
5月18日上午和5月19日下午,记者两次对照网友视频寻找排污地点。最后发现视频里的入水口是在龙子湖体育公园内,沿着龙子湖体育公园标志性的风帆状计分塔向南走500多米,能看到一座白色小亭,入水口就在亭子附近。这里靠近龙子湖大桥,对面就是恒大御景湾、海亮天御、翰林华府等小区。
按照市里公示的名称,这里叫做行湖路入水口。5月19日下午5点半左右,站在入水口附近,周围50米左右的湖面上,都能看到黑色块状漂浮物。站近一些,还能看到入水口处用白色铁质密网进行了围挡,旁边栽植了一些绿色植物,可是仍然没有遮挡住从入水口留出的黑色污秽。
“你看看这水都成什么样子了?好好的公园被糟蹋成这样!”看到记者拿着手机在拍照,一位散步路过的市民也撑着头向排水口看了看,一看之下发出了惊呼,与记者聊了起来。“我看前两天看报纸上都曝光了,没想到污染这么严重了。”“这不是流雨水的口么?怎么都十多天没下雨了,还有水流出来?”“这流的不是污水还能什么?”……
聊了一会儿后,一阵风吹来,一股难闻的气味入鼻。顺着这股怪味的方向,我们四处察看,突然间记者看到排水口沿着堤坝向东的一段湖水,上面都是绿色的斑驳,就像长了癣一样。
不对!三天前,记者初次来到这里时,湖边并没有这些绿色的斑驳。为了验证这些绿藻是否存在过,记者掏出手机,翻出了自己在5月15日在同样位置拍摄的照片,发现当时果然没有这些绿色藻类。但从照片上看,当时的湖面上,漂浮的是一层白色泛黄的泡沫,对比一下这些泡沫的分布和成片形状,与记者在5月19日下午看到的绿色藻类高度相似。三天不见,白沫“变成”了绿藻。
变差的水质:
从Ⅲ类到Ⅳ类如何满足市民期待
“蚌埠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就是龙子湖景区条例,其中也有明确规定。”“摘录如下:第二十条管委会负责龙子湖水体的日常维护,防治污染,组织清淤,实施生态修复。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龙子湖及进入龙子湖水系的水体进行监测,依法公开水质信息。”网友“刘志清”在蚌埠发布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权威追踪:龙子湖污水从哪里?》报道后面跟帖,摘录了《龙子湖景区条例》的部分内容,认为要按照条例公开水质信息。
记者查阅了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在搜索栏里输入“龙子湖”三个字,共有4页内容,其中关于龙子湖水质公示的有4篇。最早的一篇是2013年5月8日《关于龙子湖水体水质情况的说明》,其中提到,“根据蚌埠市环境监测站近期对龙子湖水体的水质监测结果,龙子湖水体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要求,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同时水体中生长的水草暂未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剩下的三篇分别是《2017年9月龙子湖水质状况》、《2018年9月蚌埠市龙子湖水质状况》、《2019年4月蚌埠市龙子湖水质状况》,离现在最近的是2019年4月的监测信息,其中提到,“2019年4月,蚌埠市环境监测站对龙子湖水质进行了例行监测,龙子湖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在其他两次公示中,水质也是Ⅳ类。
从2013年的Ⅲ类水标准到如今的Ⅳ类标准,龙子湖的水质确实变差了。
水质,是网友关注的热点。从市民给我们的留言看,大家对龙子湖的水质提升充满了期待,可是这些确确实实存在的入水口污染也在破坏着市民的期待。
周日的龙子湖公园,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下午六点多,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两个小姑娘在湖边游玩。最小的小姑娘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一路上蹦蹦跳跳,对公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充满了好奇。“爸爸,你说湖边的石头下会不会有小乌龟?”“也许有啊,小乌龟最喜欢爱湖边的石头上晒太阳了,我陪你去找一找好不好?”“好!”小女孩在父母的陪伴下愉快地朝湖边的石头奔去。“好臭,爸爸我们快走吧!”结果刚刚到石头附近,小姑娘就大叫了起来,飞快地沿着原路跑了回去。
这里是财院路入水口附近的一幕。记者当时正打算查看这一入水口,跟在这家人身后,亲眼目睹了小姑娘从兴致勃勃找小乌龟想要亲近大自然,到败兴而归飞奔到父母怀抱的过程。财院路入水口,蚊虫乱飞,臭味四散,水质粘稠,一旁却还有不少孩子像这位小姑娘一样,在附近追着鸟儿、爬着石头……,想要从龙子湖认识大自然。
“期盼政府部门把问题一追到底,不彻底解决,决不收兵!守住珠城青山绿水!”网友“云中月”留言说。
“龙子湖是蚌埠的城市名片,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区呵护守护她,否则,何颜面对大自然的馈赠,何谈蚌埠的绿水青山。期待铁拳治污,期盼一池碧水。”网友“速度”留言说。
“龙子湖是蚌埠市的脸面,一旦污染不是一天两天能恢复的,希望保护好龙子湖……”网友“通甸鸿运通讯”说。
“既然把龙子湖定义为城市名片,那任何人都不能抹黑这张名片,既有的污染源要彻查到底,湖边周围保护区内有可能会污染的也要彻查整改,做到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网友“全部拿下”说……
市民的期待,集中在龙子湖的保护上,集中在对污染的整治上,集中在对蚌埠绿水青山的建设上……
新闻推荐
今年五一期间,蚌埠市的一个小区内,装修工人正在搬运建筑材料。手机型号:huaweimate10拍摄地点:观澜御湖小...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