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极。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金融融合,注重创新人才引育,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2018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37亿元,增长26.9%,增速高于全国1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39%,提高0.2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32家,创近年来新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68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7件,增速49%,居全省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7%。
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亟待强化科技支撑
崛起的新兴产业正构建中国经济的未来,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发展机遇广阔,而对于处在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关键时期的蚌埠来说,也亟待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从指标数据上看,总量、增速和考核成绩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有差距;从主观努力上看,科技工作与全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有差距;从客观情况上看,科技创新要素支撑与巩固全省第一方阵的需求有差距。”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马成喜表示,虽然近年蚌埠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比“两个中心”建设要求,对标省内外先进地区,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成果转移转化难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发达,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和工业企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可以说,蚌埠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蚌埠市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遭遇瓶颈呢?
市科技局经过调研发现,目前,蚌埠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着招引创新型企业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相对匮乏、研发投入增长不足、县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招商引资的大企业不少,但部分企业只是把蚌埠市作为生产基地,没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和经费投入,特别是三县招引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导致蚌埠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劲不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乏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每年蚌埠市都有新注册的企业和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但其中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却比例不高。比如,2018年全市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其中2015年及以后注册成立的企业7家,仅占比13.7%。
此外,县域工业经济薄弱、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也不可忽视。目前,蚌埠市三县工业产业结构以食品、粮食深加工、纺织、钢铝制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三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2家,仅占全市26.9%。
去年8月,市人大组织在蚌省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对蚌埠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科研成果与实体企业需求的关联性、科技人才培养与挖掘、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蚌埠市存在着体制机制约束较大、转移转化积极性不高、成果流动不畅、市场机制不健全、区域协同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科技成果转化难也成为阻碍蚌埠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因。
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打破成果转化瓶颈
“现代经济学认为,研发投入强度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适度强化的研发投入有助于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地方竞争力。”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许如宝说,“实践证明,研发投入强度高的地方经济实力强,比如省内的合肥市和芜湖市。”
对标先进才能认清差距。针对蚌埠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许如宝建议,要拓展创新资金渠道,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财政、各种基金、社会资本增加投入,也要保障创新资金精准使用在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切实提供用心、贴心、交心的保姆式服务,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对于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许如宝认为,要不断完善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网络信息;建设科技成果线下实体市场;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努力打造环龙子湖创新走廊。
强化政策引导、汇集资金支持、聚焦精力推进,积极引导激发驻蚌科研院所、高校释放创新发展活力。在蚌省人大代表在调研报告则指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瓶颈,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立足蚌埠,服务安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省级综合性示范区。建立健全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信息与需求信息的高效交流对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承接和转化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对购买科技成果的给予补助;支持企业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同时,要加快科技成果中试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水平,提升各类工业园区的质量和档次,使之真正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政府要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努力培养技术转移服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和金融深度结合,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要做好有相当的难度。”在蚌省人大代表指出,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任务艰巨,必须进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此打通成果转化这个“中梗阻”,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新担当 我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献一计 让仿古玉器重新焕发光彩 □季敏
中华玉博园。记者刘晨摄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蚌埠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这是省委、省...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