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南路公交车停车场,部分线路电动公交车在此充电。■主持人语
1月17日,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推进会在蚌埠召开。蚌埠市在设备设施、智能建设、优质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省相关部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赞誉。
“公交都市”是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等特点,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2017年,蚌埠市被列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2018年9月蚌埠市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三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两年来,蚌埠市在公交车辆更新、场站建设、信息化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还有一定差距。本周《深读周刊》邀请市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洒宁,市委党校副校长马同金,市政协常委、民进蚌埠市委专职副主委魏曼玲做客“党报会客厅”,就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公共交通总体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公交出行分担率不高,城乡一体化、全天候、全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建立。
◇建议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品质。
马同金市委党校副校长
◇2017年蚌埠市公交综合指标排名位列安徽省第二;是国家“十三五”期间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我们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公交优先首先必须公交优秀。
洒宁市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
◇蚌埠市已实现“公交发展一体化、公交车辆空调化、出行导乘智能化、公交出行低碳化”。
◇可借鉴公交先进地市经验,在工作机制、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公交提速等方面发力。
魏曼玲市政协常委、民进蚌埠市委专职副主委
深度对话
“公交优秀”秀出领先成绩
蚌埠市常规公交线路总长度1100公里,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1%,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
主持人:公交事业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为“公交优先发展”推出不少政策举措,效果如何?有哪些特点、亮点?
洒宁:自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公交发展,从场站建设、车辆购置、科技提升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蚌埠市公交事业发展很快,在2014年蚌埠就被纳入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项目试点城市,城市公交作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在清洁能源车辆推广、绿色出行宣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7年以来,公交基础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700台,建设充电桩250个,建设公交场站5座3万平方米,建设港湾式公交站30座,更新改造公交站牌200个,升级改造电子站牌100座。城市主城区公交线路实现清洁能源车辆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占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87%,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全省第一,公交107苗苗线路被评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公交线路,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公交线路。
这两年,蚌埠市结合公交规划、市民要求、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和路网实际,探索微公交、定制公交等全新运营模式,打通城市微循环,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学校对公交的个性化需求。全市新开21条公交线路,其中6条常规线路,12条定制专线,3条微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线路13条。
目前蚌埠市常规公交线路总长度1100公里,线网长度498公里,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3.4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1%,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低于86%,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
全市公交行业现有从业人员3557人,公交线路67条,拥有车辆1619台,公交场站31个,总面积30.2万平方米。2017年,安徽省《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评估,蚌埠市公交综合指标排名位列安徽省第二;2017年,蚌埠市被列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2018年9月蚌埠市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三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马同金:蚌埠市坚持政策先导、规划引领、统筹发展,提升基础、拓延线网、优化出行环境;坚持绿色交通、科技发展、低碳出行,突出品牌引领、文化引导、提升窗口形象等系列举措,全市公共交通发展进步很大,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杆行业,并通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标准检验;蚌埠市公交集团公司也由此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魏曼玲:民进蚌埠市委曾组织部分会员,就蚌埠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从实际效果看,蚌埠市已实现“公交发展一体化、公交车辆空调化、出行导乘智能化、公交出行低碳化”,多项指标排在全省首位,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洒宁:我们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公交优先首先必须公交优秀。我们充分借助“互联网+公交”,打造新型智慧公交。蚌埠市主城区运营车辆全线智能调度,推行手机APP查询系统,在胜利路、东海大道、涂山路和淮河路安装100块新型电子站牌,实现电子站牌实时轨迹及语音报站功能。开发支付宝扫码乘车,并通过在主城区公交线路开展“1分钱扫码乘车”等优惠活动,将多元化乘车方式进一步推广。城市公共交通乘车IC卡使用率和手机支付超过58.5%。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十分注重示范引领作用。蚌埠公交以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苗苗为标杆,全力推行“苗苗服务规范”,以点带面,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蚌埠公交是全省唯一获得满分的城市公交。
因为有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公交社会满意率大幅提升。公交公司自2014年起连续多年在市政行风评议中位居前列,2017年获95分,位居16家服务窗口单位首位。
短板凸显显出多项不足
政策法规保障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总体供给能力不足,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观尚未真正树立。
主持人:“公交都市”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之间平衡、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资源、环境、安全等条件的制约,蚌埠市“公交都市”创建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魏曼玲: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公交都市”创建涉及范围点多面广,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统筹调动各方力量。而创建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由部门牵头解决显然心有余力不足。同时,政策法规保障不够,没有“十三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对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没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公交企业负债率过大。
对照创建指标,蚌埠市公交枢纽站、首末站、中途停靠站建设等任务艰巨。到2020年,蚌埠市需新建或扩建公交场站18座,包括4座公交枢纽站、2座综合停保场、12座首末站,新增面积共计20.1万平方米,方可达到公交车辆进场率100%、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195.3平方米/标台的创建目标。而目前规划中的公交场站建设用地、建设主体责任、建设资金等,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全市道路目前无一条公交专用车道、无一处公交优先通行道口,道路堵点很多,公共交通速度不够快,这也是造成公共交通正点率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能达标的主要因素之一。
马同金:与公交都市标准和城市快速发展相比,公共交通总体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公交出行分担率不高,城乡一体化、全天候、全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建立,公交还未成为市民出行的优先选择,包括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观尚未真正树立。
体现在思维认知上有短板,在思考处置问题上存在本位优先思想,比如城市综合交通及路网布局、商区物流、文化发展、招商引资、道路交通管理等,有时缺少系统思维,没有真正把市民方便性优先性放到第一位置。政策层面上不充分不到位。很多政策意见很好,实际落实难到位,如路权使用优先的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和交通信号公交优先问题,城市商住区、开发区、文化旅游区以及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优先配置问题等。
城市建设与公共交通发展不协调。老城区人居集中,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集中,但公共交通受城市道路交通影响,发展严重滞后。网络化、科学化、品质化服务水平尚显不足。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公交线网结构不够优化,公交线路直线系数小、重复系数高。现代化公交发展水平较低,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管理理念、手段和技术应用水平低,公交品质有待提高。
城乡一体化、均等化与都市区分层分级的公共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低、缺口大,安全保障和管理隐患多,城乡公交均等化程度不高,广大农村地区还未真正享有完全意义上的便捷公交。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体制机制上问题包括成本规制体系尚未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短板问题多,现代公共交通管理理念和水平有待提升。
主持人:《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等29项指标,对照该体系指标,蚌埠市还有哪些差距?
洒宁:在创建公交都市29项指标中,蚌埠市在线路网比率、线路网密度、车辆保有量、绿色交通车辆比率、公共汽电车辆平均车龄、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乘客满意度、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成率,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公共交通编制情况等15项指标已达到创建指标要求。但在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正点率、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等指标还未达标,受老城区道路承受能力不足、新建区域、城市中心区域公交场站稀少等因素限制,公交线路分布不均衡,公交线网结构不够优化。中心城区线网过密,部分区域公交覆盖率不足;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滞后。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信号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城市公交快线网络。
对标创建建设品质公交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基础设施、线网布设、科技管理、人文服务等方面扩建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品质。
主持人:针对蚌埠市创建“公交都市”的问题和差距,各有哪些解题办法和推进途径?
马同金:我建议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品质。
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骨架路网建设。建成级配合理、功能明确、联系紧密、运行高效的城市路网系统;对标建设公交场站包括公交枢纽站、综合停保场、公交首末站和港湾停靠站;在城市主干道路具备六道条件的,在创建周期内全部建设公交专用道;实施公交信号优先,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达到32%以上国家公交都市标准。
其次是大力发展绿色公交。目前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占比优势要持续保持,大力发展BRT快速公交建设,加快推进云轨建设。通过交通量控制/政策调节等方法控制小汽车对城市人流走廊的影响,引导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全面提高公共交通城市出行分担率。
大力发展智能公交也是一个工作重点。扩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完善公众出行、车辆运营调度、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移动支付系统等信息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铁路、城市出租车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我们还要全力打造品质公交。深入推进以苗苗品牌为核心的公交文化建设和“苗苗服务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和第三方安全生产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成本规制,推进公交体系健康发展。
要高站位、高标准完善城市都市区公交体系。包括常规公交、大容量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慢性公共交通和城市内部枢纽建设,充分体现大规划、大网络、大通道、大公交和市县一体布局思路,覆盖轨道交通包括云轨、快速公交即BRT、常规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社区巴士、乡间巴士等公交方式,覆盖城市主次干道、社区、乡间,市区与县城、市区县区与乡间、县城与县城之间的交通通达,建立层级分明的快速公交、骨干公交、支线公交、乡村公交、县域公交等公共交通体系。推进覆盖全市城乡及周边便捷公交体系,特别要优先解决乡村公共交通均等化问题,学习六安市的成功做法,城市到农村“一元公交”全覆盖。
魏曼玲:我们可借鉴深圳、常州、镇江等公交先进地市经验,在工作机制、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公交提速等方面发力。
建议建立创建“公交都市”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变“部门办公交”为“政府办公交”。建立季度例会、协商研究、信息沟通的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落实创建“公交都市”方案,协调解决创建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公交发展机制,切实解决公交场站建设、运营资金保障、路权信号优先等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
要尽快出台《蚌埠市“十三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确保规划优先、土地配置优先、路权使用优先和“政府投入为主”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落到实处。配套出台《蚌埠市公交客运服务成本规制方案》等支持政策,引入第三方审计评估,界定政策性亏损。
对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开发区、商业区、城市道路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原则配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点等基础设施。交通部门应参与上述项目的规划审查和竣工验收,未按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落实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核准手续,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工程验收备案。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辖区政府(管委会)应作为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建设主体,按照规划及公交发展需要,按期建设,无偿交付公交企业使用。
加快公共交通提速是创建达标的关键,首先须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建议在解放路、东海大道等道路,创建“交通文明畅通示范路”。示范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示范道路路口采取优先车道或优先通行信号等公交优先通行措施。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的设置率均须达到创建标准。
其次要加快实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对照创建指标,在东海大道、解放路、涂山路等道路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保障公交车路口通行优先。交管部门要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应用“相位插入”、“红灯早断”、“绿灯延时”等技术,给予公交车优先通行。
同时要严格公交专用车道监管。交管部门要对违规占用公交专用车道和占用公交站台的社会车辆进行实时取证和查处,公交车辆行驶中拍摄的视频资料,可作为公安部门处罚依据。
洒宁:两位的问题剖析、对策建议都很精到。下一步,我们将争取政策支持,继续以公交都市创建为主线,在基础设施、线网布设、科技管理、人文服务等方面全面扩建升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梦为马,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以“科技引领,智慧便捷;低碳交通,绿色出行;苗苗服务,温馨公交”为主题特色,建成“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更好地满足百姓出行需求。
新闻推荐
建涉税信息共享系统 促进多部门协同共治 蚌埠市发布《蚌埠市税收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本报讯(记者李景通讯员余超王芳)税收征管与保障不再仅凭税务部门“一己之力”,而是通过推进涉税信息资源共...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