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腊月是个大能人,也是个大忙人。
这腊月办起了乡村美食节。每一个母亲都是参赛者,都是顶尖的大厨,各显神通,各尽其力。酱豆、辣菜、腊八粥、腊肉、爆米花、馒头、圆子、米花糖、葵花子、炒花生、鸡、鸭、鱼、肉……品种丰富,颜色各异,味道不同。食客们最亲近,都是自家的亲人;又最遥远,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赶来。人笑眯眯地端着碗,猪乐呵呵地对着猪食盆,狗屁颠颠地含着大骨头。用鼻子闻闻、嘴巴品品,乡村腊月是香喷喷、甜滋滋的。
这腊月办起了乡村服装展。每一个村里人都是模特,也都是观众。皮短裙、呢大衣、花围巾,俊男靓女们穿上了最时尚的衣服,皮鞋噔噔走在水泥地上。平日里土头土脸的老头、老太太、庄稼汉们都穿上了新衣服,笑呵呵地走在街上,向大家炫耀是儿子还是闺女买的。乡村成了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的大舞台。
这腊月办起了热热闹闹的乡村团聚会。家家户户围坐一桌,喜上眉梢,数不清这些天笑了几斤几两。是啊,还有什么,比千家开心团聚更大的喜事呢?还有什么,比万家爆竹次第响起更壮观的景象呢?还有什么,比团圆的美酒更浓香醉人呢?腊月的尽头是除夕。除夕是一杯最浓的酒,每一个人都会醉到骨子里,醉得一塌糊涂,一直延续到新的一年。
这腊月又办起了乡村相亲周、结婚月。多少青年男女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在腊月里幸福地步入婚姻的殿堂。老媒婆的腰酸了一个腊月,年轻人的笑脸把腊月的心熏醉了,贴着大红喜字的婚车把乡村的脸映红了。
这腊月又办起了乡村文艺节。锣鼓敲起来,腰肢扭起来,花鼓唱起来,这些种庄稼的汉子、盖房子的瓦匠们忙时种地,闲时又成了演员、艺人,他们中的几位刚刚被评为“乡村艺人”,享受了政府津贴,在舞台上的劲头更足了,蹦腾得更欢了。
这腊月给乡村人放了最长的假期。人放假了,牛也放假了,镰刀锄头躲到了门后休息,田间的麦苗也进入了似睡非睡的慵懒时光。整个乡村都进入了愉快的度假状态,多了一份闲适优雅。这假期里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鸿运当头,宜归家,宜婚嫁,宜走亲访友,宜孩子们肆意玩耍。腊月里还有几个重要的日子:腊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不时给乡村的甜蜜锦上添花。
这腊月给乡村万物都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它给了宽阔的道路以熙攘的脚步,给了广袤的天空以绚丽的烟火,给了远方归来的人以袅袅的炊烟,给了留守的老人以盛开的笑容。村民们都来领礼物了。大门笑纳了墨香浓郁的春联,顿时精神起来;牛角分享了崭新的红纸,把大红的喜悦高高顶起。锅台迎接了神气的灶神,树木接受了殷勤的鸟儿,草堆收集了灿烂的阳光,菜园子穿上了崭新的稻草衣,田野盖上了厚厚的白雪被。万物各取所需,各享所得。
这腊月的三分之一是晾晒起来的,屋檐下、窗户边,腊鱼、腊肉高高悬挂着,阳光轻柔地抚着它们油乎乎的脸。这腊月的另一个三分之一是熬煮出来的,柴火锅一直没闲着,鸡、鸭、鱼、肉轮番进入,攒了一年的劈柴派上了大用场。还有三分之一的腊月是笑出来的,村子里走走,你看到的,是一张张真情的笑脸。
这腊月如母慈祥,有几个孩子随了她的姓:腊八节、腊八粥、腊肉、腊鱼、腊肠、腊味、腊日、腊梅。我也是腊月生的,该喊腊月一声——娘。
腊月里我们有很多事要做。和孩子一起堆个雪人,陪父母聊聊这一年的心情,走走亲戚,喝两杯小酒。腊月美好而匆忙,我们还需整理整理行囊,再次远航。
作者单位:蚌埠市禹会区白衣初级中学
新闻推荐
1月13日下午,《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特约作家和本报有关编辑共20余人欢聚一堂。沈君张枫李卓奇常...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