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全省民族运动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蚌埠作为淮畔明珠、魅力之都的城市形象。蚌埠新建的体育中心、龙子湖区体育中心、禹会区体育中心等一流的场馆和设施为高标准的省运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已成为蚌埠市的新地标、新亮点和一张靓丽的“新名片”。在“后省运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省运效应,为蚌埠市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目标助力,成为市政协委员李晓林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研,李晓林认为,可借力蚌埠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打造城市“后花园”。比如,政府可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与城南新区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企业集团、金融机构落户,同时配套建设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完善物流、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改善新区生态环境,带动消费产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体育中心场馆和足球小镇两大体育项目为中心,周边建设开发高档商品房,引进超市、酒店、银行等大型商业机构和服务机构,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新区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使之成为集会展、体育、商务和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凸显体育中心对城南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作为省内最大的体育赛事,省运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资源。省运会期间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蚌埠市成为了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焦点。借此机会,蚌埠市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体育与文化、商贸、旅游等相互融合发展。”李晓林表示,可以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大知名品牌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互联网与品牌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等方式,推进体育事业与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后省运时代”场馆资源如何开发好、利用好,为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至关重要。李晓林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标出售省运会场馆冠名权,成立专门机构或委托、承包给职业体育俱乐部对省运会场馆进行市场化经营,销售省运会精美纪念品、旅游产品等方式,实现场馆增值。同时积极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文化、商贸、娱乐活动,使省运会场馆成为多功能大型活动中心,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政府主导、体育搭台、社会参与,我们有望培育开放有序、平等竞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李晓林建议,依托后省运效应,延伸、完善产业链,有助于培育体育品牌和龙头企业,推动体育产业向集群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引入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丰富竞赛市场,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蚌埠市的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投资,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扶持体育产业发展。把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纳入全市精英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依托蚌埠市的高校资源,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新闻推荐
2018-2019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蚌埠赛区第二场比赛开拍 安徽朗坤俱乐部队不敌卫冕冠军
1月5日下午,蚌埠体育中心体育馆,双方球员各展技艺,力争取得比赛胜利。1月5日下午,2018-2019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