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子女成家立业,不少父母仍觉得照顾好子女及孙辈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离开熟悉的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如果这时候子女对他们不够关心,随之而来的失落感、孤独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难以释放,老年人在缺乏城市归属感的同时,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空巢”。
候鸟式老年人亟待制度和心理的双重解围,本期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及部分社区负责人,听听他们对这一群体自我调节、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忙碌一辈子,总算能有自己的晚年生活
王克炎住在大庆社区,86岁的王大爷喜欢把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规划得好好的:6点半起床散步,上午看书看报、练练毛笔字,下午到社区的晨晚练点练练气功,偶尔再约上三五个好友到社区的书画班练习书法。
“儿孙都大了,不用我们老两口再操心了。”王克炎说,他的大孙女今年已经23岁,在杭州某大学上研究生,小孙子15岁,已经初二了,较之过去省心多了。开学时,孙子每天早晚在家里吃个饭,中午在学校吃。孩子也大了,上学可以自己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不用再让他们接送了。
王克炎说,小孙子是他和老伴一手带大的。从照顾孙子起,他和老伴就过起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家——学校——菜市场。早上6点起床做好饭,招呼一家人吃饭,儿子媳妇上班,他和老伴送孩子去幼儿园,回来路上去菜市场买菜,下午接孩子、做饭,就这样从幼儿园一直接送到小学。“过去带孩子精神压力特别大,我每天骑着三轮车接送,就怕路上出事故,儿子媳妇把孙子交给我照看,我就得负起责任来,保证安全是第一位的。”
为了照顾好孙辈,王克炎和老伴的生活很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在家除了看电视、唠唠嗑外,就是练习书法。现在孙辈们都长大了,已经退休26年的王克炎总算有时间重拾当年的爱好。在社区的组织下,王克炎找到了小区里的书法爱好者,办了个书画班;老伴也有时间,跳起了广场舞。王克炎说:“为儿孙忙忙碌碌一辈子,现在总算有时间过一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喽。”
情感寄托,老人微信朋友圈打理得有声有色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用手机上网。他们活跃在微信、各类小视频、小游戏、小说网站,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操作得越来越熟练。
“过去总在电视上看新闻,现在用智能手机,网上什么信息都能看到。”早上一睁眼,63岁的陈阿姨不再急着起床洗漱,而是找到手机打开火山小视频,看看当天推送的几个视频信息,再从头翻看微信朋友群中的语音信息,听到感兴趣的内容,再发个语音或图片表情。
陈阿姨住在兴文苑小区,来到女儿家带外孙有半年的时间了。“刚来那会,把外孙好不容易哄睡着,我多数是看电视打发时间。自从女儿给我买了智能手机,我现在是一刻也离不开了。”在她看来,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她原本单调的带娃生活,还成了带娃神器。陈阿姨说,女儿给手机里下载了很多软件,有能放音乐的、放视频的。只要用手机播放视频,外孙能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玩半天,不再吵着闹着要出门,还不耽误自己做饭,带孩子也轻松许多。
“我还让女儿下载了微信,因为几乎每次朋友聚会,大家都互相加微信,我也想了解一下这个新鲜事物。”陈阿姨说,以前打电话还要交话费,现在用微信点“按住说话”发个语音过去,还可以视频聊天,随时都能联系,还不用额外出话费。
通过微信通讯录功能,陈阿姨找到了住在怀远的老同学、老邻居,空闲下来,就用微信与亲朋好友唠家常。亲友群、同学群、社区群、广场舞群……除了在群里联络感情,陈阿姨还经常分享各种养生知识、心灵鸡汤、奇闻异事等文章。几乎每天,陈阿姨都会在微信群里转发三四条信息,群里的及时回复让她更满足。“现在手机对我来说,也算一种情感寄托,要是哪天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像丢了魂一样。”陈阿姨说。
心理专家建议:走出家庭小圈子 主动适应新生活
一边享受着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一边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对于这些为儿女离开故土落脚异地的老年群体来说,获得简单的幸福似乎并不容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蚌埠市心理咨询学会会长赵巧玲说,这一群体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子女应更加重视在精神上的关怀。人都需要被看见,建议子女们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与老人多沟通。这样老人心情舒畅了,不仅不觉得带孩子累,还有利于融洽关系。同时,建议老人们有任何想法应直接跟子女说,比如“我有点累,需要休息一下,或者躺一会儿。”如果感觉很辛苦,不想继续帮忙,可以向子女坦言,或许并不会如你想的那样会影响家庭关系。如果老人不好意思说,可能要学会突破一下。赵巧玲提醒,老人到子女家带孩子是帮忙,但一定切记不要过多干涉子女夫妻生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纠纷。
“对于出现‘心理空巢\’的带娃老人来说,家庭应当帮助老人培养兴趣爱好,老人们也不妨尝试走出家庭的小圈子,主动适应新环境。”赵巧玲说,老人们可以多关心一下新环境周边的活动,尝试与小区里的其他老人多接触。也可以定期和老友、同学聚会,叙叙旧,追忆年轻岁月,分享生活经历,增进情感交流。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活动。
此外,寻找寄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打打太极、跳跳舞等,既可以重拾过去的兴趣爱好,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投缘的新朋友。对于部分老年人通过手机等寄托情感的,赵巧玲指出,智能手机老年用户的活跃除了展示自我外,他们内心更多还是想得到子女们的嘘寒问暖,弥补精神生活的空虚。
创造条件,让“老漂族”晚年更幸福
喜迎门社区居民总户数12000户,人口约4万余人,是2012年社区体制后撤街并居成立的新社区,跟随儿女帮忙带娃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为了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喜迎门社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创造条件让“老漂族”晚年更幸福。
社区建有老年健身室、老年棋牌室、老年书画室和老年日间照料餐厅等活动单元。白天,老人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声乐、舞蹈、书法等课程的学习,中午在日间照料室休息,下午可继续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社区老年大学还经常组织学员排练节目,到敬老院、社区广场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班举办书画展,同时在重阳节期间举办了社区老人乒乓球比赛,老人们还走出去参加市、区举办的夕阳红文体活动。
“关爱‘老漂族\’,还须全社会共努力。除了通过社区组织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作用。”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建议,在公共服务如医疗、社会保障方面尽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在公共服务、社会救助和医疗卫生方面为这些离家在外的老人们提供更多方便,让他们都能够在城市里快乐地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因缺陷处理,10kV龙蚌13线-蚌龙1113D联络开关、10kV龙蚌18线-蚌龙0318D联络开关、10kV龙龙15线-龙龙0415D联络开关、10kV龙...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