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眼里,统计工作就是制表格、填数字、存档备案,日子长了不免枯燥。蚌埠卷烟厂卷接包车间统计员王宝杏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日积月累的实践让她爱上了这份在别人看来单调乏味的工作,成为在数据与报表的来回穿行中驾轻就熟的“行家里手”。她先后荣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蚌埠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蚌埠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王宝杏说,自己是那种对工作日久生情的人,只要用心就能从中找到快乐和兴趣。
“正是因为统计工作枯燥,这些年很多同学陆续转了行。但我从进厂就在车间一线做微机数采管理员、统计员,自己都没想到能做到现在。”王宝杏说:“一直到现在,每天我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毕竟,与数据打交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王宝杏负责车间的成品核算,主管车间节支降耗、精益管理项目的推进工作。作为一名统计员,她深知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做到对每一个生产数据认真核验、核对,确保数据上报得及时、准确。多年来,经她统计的数据从未发生过一例迟报、错报、漏报。
在旁人眼中,数据是死的,但在王宝杏看来,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生产动态和产品信息。当这些信息汇总一个量级时,“死数据”就变成了“活资料”。她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而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不要以为统计工作只是鼠标方寸间的游走,为了确定原料单耗,王宝杏会接连一个多星期蹲守在车间生产线的异常点上,寻找原因,苦思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现场验证和改进,她常常能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干巴巴的数字中找到“兴奋点”。赋予数字以生命,把死的数字点化成活的信息,这是王宝杏恪守的统计人使命,也是她引以为豪的职业成就感。
这些年来,王宝杏先后主持攻关课题10余项,解决车间多项难题,成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重要助力。2013年,她参与的《用系统管理方法解决嘴棒发射系统效率瓶颈》课题,为企业节约改造资金900多万元;2014年,她创新构建辅材消耗“点线面”管控改善机制,年节约辅材烟用成本400万元以上;2016年,她主持的管理创新项目《规模化与定制化生产兼容模式的探索》解决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生产效率;2017年,她一口气主持参与了5个科技项目,获得厂内多个奖项……除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王宝杏还特别重视“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她培养的很多徒弟如今已在车间重要岗位上独当一面。
“这么努力工作图什么呢?”不少人这样问过王宝杏。毕竟,作为统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宝杏可以有更多更好的职业选择。她却认为,过去的成绩不代表未来的成就,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用心投入就会有成果,“尽自己所能去发现问题、面对不平的报表找到原因、为车间精益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基础,做到这些,我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葛依雨)为进一步强化检察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检察官出庭办案水平和指控犯罪能力,发挥典型案例宣传效果,日前,按照市...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