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民警张爱华
她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典型,她是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模范,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以蚌埠之美、成就江淮之美、描绘中华之美。她就是部队转业干部张爱华,现任东升派出所社区民警。
1999年10月,张爱华从部队转业,一直在东升派出所从事社区工作,先后在两站社区和淮滨社区担任社区民警,现在还兼任淮滨社区党委副书记。因工作成绩突出,其警务室被命名为“爱华警务室”。
沿淮路船厂新村靠近蚌医一附院、三中,又是老旧小区,房租便宜,长期居住着大量流动人口,一直以来都是治安防范重点区域。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岗位上,社区民警张爱华十几年如一日为群众办事,成了社区居民的“好闺女”。
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好
打开张爱华的工作笔记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当天要办的事情,“王阿姨家的窗户需要修理了,居民小李家要搬家了,需要处理一些废旧家具,李大爷的孙子上幼儿园了,但是户口还没有落实……”紧接着,张爱华就开始联系居民,一件件去处理。19年来,她用一腔热情,扎根社区,做居民的贴心人,频频受到居民称赞。
7月27日下午,张爱华顶着烈日,从爱华警务室来到仁和家园三号楼找秦老太太,恰巧老太太不在家,张爱华又给老太太的儿子打电话,终于联系上了秦老太太。因为她受居民委托,要将一份道歉信亲自读给她听。“由于我性格不好,和邻里之间相处不当,说声对不起,请求原谅,以后一定和谐相处。”在爱华警务室,张爱华将这封道歉信读给秦老太太听,替居民王老太太表示歉意。
原来,王老太太和秦老太太是邻居,因为王老太太性格原因,和秦老太太发生争执,经过张爱华的调解,王老太太认识到了错误,并亲手写了一封道歉信,委托张爱华表示歉意。
“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将居民的小矛盾及时化解,小区才能真正和谐。”张爱华说,群众无小事,只有深入居民家中,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动态,主动化解矛盾,做居民的贴心人。
帮助居民解决入户难题
当淮建三村居民刘柱的妻子苏芳拿到户口本时,老两口拉着张爱华的手,激动地说:“妹子办事真快,真是感谢你啊,有了户口本,我们以后办事就方便多啦。”
原来,57岁的苏芳30年前流浪到淮建三村,不识字也不知道老家在哪里的她被村民刘柱收留后,两人生了三个子女,家庭美满。但苏芳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她没有户口,导致出门和办事都特别不方便。张爱华在入户走访的时候,了解到情况后答应苏芳:“你放心,我会尽快给你办好的。”随后,张爱华将苏芳的具体情况向蚌埠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反映,并走访调查知情人,形成多份详实调查材料,上报所领导、蚌埠市公安局户政科审批,最终将苏芳的户口补录上。
在淮滨社区,“爱华警务室”这个不算大的办公室里,张爱华为群众解决了一桩又一桩难题。群众无小事,张爱华挂念着辖区内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为了及时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她亲自到居民家中发放“警民联系卡”。小小的卡片不仅让居民知道张爱华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也让他们多了个好闺女、好姐妹。
狠抓社区安全防范不松懈
张爱华认为,维护基层治安,打好群众基础是关键,为此,张爱华和社区网格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及时交流社区每个网格社情民意,治安动态,掌握人员信息变化。和辖区单位负责人建立了单位场所工作站,通过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档案管理,督促物业管理人员做好社区出租房和流动人员的定期检查,重点关注有犯罪嫌疑、来自高危地区的单身或多男多女租住的出租房。
张爱华挖掘社区资源,聚民智、汇民力,使得淮滨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刑事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发案率不断下降,十几年来,淮滨社区没发生一起恶性案件,成为蚌埠市最稳定的社区之一。
张爱华不仅用脑做好民防工作创新,用心对待社区居民,帮助辖区内重点对象重新找回生活。
社区居民刘某亲切地叫张爱华“大姐”,刘某因盗窃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到派出所登记,张爱华详细询问他犯罪原因及他今后的打算,并积极鼓励他:从头再来,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得知他想开店却没有资金后,张爱华毫不犹豫,提供担保,最终为刘某申请了无息贷款,才让刘某圆上创业梦。“让浪子回头,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张爱华说,这是最让她自豪的事儿。
新闻推荐
蚌埠讯7月18日,一名伪装潜逃7年之久的网上逃犯王某,被蚌埠警方抓获归案。7月16日上午,蚌埠市公安局淮上分局刑侦大队侦...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