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社区居家养老:“蛋糕”好吃不好做 本报记者 张婷婷 实习生 路润麟 文/图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7-25 16:00   https://www.yybnet.net/

喜迎门社区整合资源,成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通过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提升了社区养老助老工作整体水平。

试想一下,老人不用离开一辈子生活的环境入住养老院,免去临老还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麻烦,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家政、医疗、康复等服务,又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这对上有老下有小,平日还要定时打卡的上班族来说,无疑了却了一桩心病。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蚌埠市不少社区推出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虽说社区养老设施有了一些发展,但多数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比如场地规模限制,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缺乏专业机构及工作人员运作,没有能力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养老需求等等。社区居家养老这块“蛋糕”好吃却不好做。本期,记者就社区居家养老推行情况进行探讨,听听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应对之策。

资金场地人员受限,居家养老社区推广有点难

社区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平台,但是在实际推广中,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资金成了不少社区共同的困难。不少社区表示,“大多数社区的工作经费来自有限的政府拨款,而且社区的人力和场所也都是有限的,要想在多而杂的日常工作任务中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实在太难了。”

建新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000多人,其中失独家庭就有20多户。“对于这一部分失独家庭来说,没有子女为他们养老送终,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是社区亟需解决的。”于红是建新社区党委书记,她告诉记者,辖区内很多失独家庭即使生活得再艰难,也不愿意去领国家给的抚恤金,因为很多老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这是补偿给去世孩子的钱,我们怎么能拿,用了心也不会安。”

为此,于红一直想在社区尝试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无奈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我们社区加上返聘的一共也就15个工作人员,社区大事小事都要管,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上门开展居家养老各项服务。”于红说,为弥补社区人手不足,建新社区组建了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长期辅助进行社区管理服务,目前社区注册的志愿者有1900余人。上门服务多由这些志愿者开展,但唯一的问题是无法持续连贯进行。

除了人的问题,场地也是制约因素。于红告诉记者,“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办公场所,虽然有四层楼,但一楼二楼共计3000平方米都被转租出去,只有三楼和四楼是社区办公和居民活动场所。如果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转租场地,推广社区居家养老至少有了硬件条件。”

于红认为,在社区推广居家养老如果全部市场化运作,高收费会成为老人们望而却步的“拦路虎”,所以必须由政府牵头,其中养老场地问题是当务之急。“如果这一想法能在社区实行,老年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解决日常生活的难题,不仅可以就近养老,花费也不高,也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管理问题。”

每月100元的居家养老补贴要开始购买服务了

家住喜迎门小区的金文清今年70岁,老两口低保吃了10年,今年开始符合居家养老补贴领取政策。但是当从上门的社区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现金补贴将要兑换成居家养老服务券时,金大爷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不兑换”。

金文清告诉记者:“居家养老补贴每个月有100元,我们老两口每个月就200元,一年就有2400元。要真的兑换成服务券,100块钱也就只够几次叫餐服务的。可我们自己做饭,这笔钱至少能吃一个星期,还能余下点钱,给孙子买个玩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中,像金大爷这种自理程度较高的老人,普遍认为发放现金比服务券好。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在选择购买服务上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权。但是对于自理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来说,由现金改为购买服务,更方便了。

同社区的范维兰今年将近100岁了,长期卧床,唯一的儿子在身旁照顾。对于即将开展的服务,范维兰的儿子十分支持:“打个电话就能把饭送上门,还能代办换煤气、代缴各种费用,听起来挺方便的,而且还能提供洗浴、卫生清理、理发、健康监护、陪聊等人性化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子女负担。”

为了向这些老人解释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以及即将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喜迎门社区工作人员最近分批上门向老人做讲解工作。该社区副书记尹续梅向记者解释,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是政府对补贴对象购买以生活照顾、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补贴。这项补贴自2015年开始发放,补贴对象包括,具有市区户籍且年满70周岁以上的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无合法赡养人)人员、低保对象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失独”家庭成员等。符合相关条件的蚌埠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过去社区没有条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这笔钱就直接打给了补贴对象,但是现在条件成熟了,区政府统一为辖下社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这笔补贴也是符合当初设置的初衷。”尹续梅说,根据禹会区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城区范围内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对象的每人每月100元补贴,至今年开始取消现金补贴发放,采取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通过发放电子券,提供110元的增值居家养老服务。

另外,养老运营机构根据服务项目及服务次数等据实结算,每月超出部分由服务对象自行承担,每月服务未超过110元的结余部分顺延到下月使用,或在服务站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目前,该社区大部分低保户已签订了合约,预计今年八月份开始实施。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补充更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在去年八月份举办的蚌埠市公益创投大赛中,蚌埠市群力社会工作事务所申报的《经开区银河社区为老服务》项目获得一万元创投大赛启动资金,用于帮助银河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

银河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有2000余名,项目进驻社区后,蚌埠市群力社会工作事务所组织社工分批进行家庭访视,并利用大赛资金为30名困难孤寡老人购买了每人一年50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这个项目不仅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该事务所主任孙伟告诉记者,当初选择开展这一项目时,他们也提前制订了风险预估方案,比如在向老年人宣传社工机构及服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误解和质疑,社区居民总体经济水平不同,需求层次也有差异,必须先对居民的需求及需求的程度做详细真实的调查。“此类活动容易出现群众参与度不高、热情不足的情况,如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是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蚌埠市92%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5%的老年人选择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入住机构养老。但是从社区居家养老推行情况看,部分地区因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发放、监督管理制度尚未得到较好落实,致使部分已介入的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运营成本较高、经营较为艰难;还有一些受传统观念及经济能力的影响,比如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或无能力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有偿服务,无法形成规模消费群体,导致已有的社区服务站,无利可图,难以运营下去。

“在此背景下,鼓励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蚌埠市在部分社区陆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并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协调有关单位无偿或低偿提供场所,同时积极引进有专业线下服务队伍的专业养老团队,利用互联网+综合养老信息平台+线下专业养老服务队伍的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新闻推荐

8月1日起 8类食品被禁止在小作坊生产

本报讯(记者曹梦晴)日前,市食药监局根据《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和《安徽省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按照各...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社区居家养老:“蛋糕”好吃不好做 本报记者 张婷婷 实习生 路润麟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