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埠市一名男子因高空抛物被判刑。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高空抛物是“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话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是,淮河晨刊记者走访发现,高空抛物不仅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还防不胜防,受害人更是难以维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淮河晨刊》7月20日5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城区平房搬迁至楼房的市民较多。大家当时对上下楼费时费力还不适应,从楼上向楼下乱扔生活垃圾现象屡见不鲜。近40年的时间,城区环境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的思想觉悟随之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很难在居民区看到“天女散花”的雷人情形。但是,不排除个别居民我行我素,依然经常从高处向楼下扔垃圾,此类现象主要原因除了少数人文明素质不高外,还在于不少人抱有侥幸心理。如今多数住户都在高楼层,住户多也就意味着权责很难分清,再加上高楼层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常常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人因为怕麻烦,不去耗费精力和时间走法律程序,多数人甚至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从侧面助长了这一不文明行为。
这样说来,比硬件设施更严重的其实是道德素养、文明习惯的缺失。而这样的缺失没有相应的约束和制约,在高楼林立的小区里,即便“楼抛垃圾”致人受伤,行人也很难分辨出是何人所为。
难治不等于不治。任由这样的顽疾存在,往小里说,影响着小区的生活环境;往大里看,既然不知空中抛物何时会落下,久而久之,这可能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一块心病。所以,有必要从道德和法律以及技术等方面和“楼抛垃圾”较个真。
具体来说,道德的约束不言而喻,从我做起,从小抓起,更要形成合力监督和劝诫他人不做;面对少数落后市民,大家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劝说和帮教,宣传应该先从各单位入手,或由社区通过活动做到普及,或由扔垃圾者的亲属进行告诫。事实上,谁经常向楼下投掷垃圾,其亲属再清楚不过。有时候,亲属的几句话可能比官方的通知、告示更管用。我们必须承认,空投垃圾的当事人通常都是爱干净的人,并且也是懒惰的人。想要自己家干净,但腿脚还不爱动,二者形成矛盾,那么乱扔生活垃圾的病根也就找到了。现代人接受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还是很快的,当我们向空投垃圾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分析城市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信一定会取得效果。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惩罚肇事者,同时,明确民事责任,包括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受害人的赔偿依据等,并明确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严惩严治换来的是有序的生活环境。至于取证难,现代监控技防手段可充分运用起来。
城市需要文明的阳光普照。城市文明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关乎所有人的公共安全,也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住上了高楼是好事,但人们决不能把公共道德意识丢在一边。当你在不经意间想要高空抛物时,请记住:一起抛下的,还有道德与文明。
新闻推荐
台风跑偏,说好的降雨没有了 本周高温持续发力,大家还得继续熬着
本报讯(记者陈瑶)看着朋友圈里沿海一带台风登陆造成各种破坏的画面,看着列车因台风停运的消息,想到之前气象部门的预报,是不...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