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膀胱肿瘤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肿瘤的90%。患上膀胱肿瘤也不要惊慌,因为大部分都是比较局限的病变。蚌埠三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孙超博士表示,肿瘤的治疗强调规范化,即在相应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不仅可以得到最大的生存率改善,也可以免去很多的痛苦及费用。目前,市三院泌尿外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的特点。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虽然膀胱镜检查仍在被许多泌尿外科医生所采用,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一是采用局部麻醉,患者有时难以忍受疼痛,导致在检查的过程中不能配合医生从而检查无法施行;二是活检所取的组织较少,往往不能取到肌层组织,导致病理诊断与实际情况不符,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逐渐被采纳。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病变,并且没有明显的膀胱肌层浸润征象,可以酌情省略膀胱镜检查,在麻醉下直接行诊断性TUR。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肿瘤,二是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手术中将肿瘤的表面部分切除,然后切除肿瘤的基底部分,分别送病理检查,便于病理分期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辅助治疗
1.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有10%~67%的患者会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84%的患者复发,可能与新发肿瘤、肿瘤细胞种植或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有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术后的100~200天和术后的600天左右。术后复发的第一个高峰期同术中肿瘤细胞播散有关,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由于肿瘤细胞播散而引起的复发。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概率,而且有些病例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单纯TUR-BT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因此建议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1)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TUR-BT术后24小时内完成吉西他滨等膀胱灌注化疗可以使肿瘤复发率降低40%,因此推荐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24小时内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但术中有膀胱穿孔时不宜采用。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对单发和多发膀胱癌均有效。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灌注后,肿瘤复发的概率很低,因此即刻灌注后可以不再继续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2)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对于中危和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后,建议继续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4~8周,随后进行膀胱维持灌注化疗,每月1次,共6~12个月。研究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维持灌注治疗6个月以上时不能继续降低肿瘤的复发概率,因此建议术后维持膀胱灌注治疗6个月。
(3)膀胱灌注化疗的药物:化疗药的浓度与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有关,并且药物浓度比药量更重要。灌注前不要大量饮水,避免尿液将药物稀释。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晶晶)
新闻推荐
警方:车门没锁,女童不会开车门 提醒:车主停车后要及时锁好车门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