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蓦然惊觉,记忆中母亲的一头青丝早已花白,父亲竟也成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模样。
什么时候,你开始像龙应台一样留意:有没有专门卖适合八十岁妇人的衣服?有没有专门想吸引这个年龄层的商店?有没有在书店里,一整排大字体书,告诉你八十岁的人要如何穿,如何吃,如何运动,如何交友,如何与孤独相处,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准备自己的告别?
什么时候,你开始发现,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了:小区广场上,公交车上,公园里,菜场里,在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总有他们步履蹒跚的身影。
当我们老了,身体病弱、行动不便,如何养老成为家庭、社会和政府一个避不开、绕不过的话题。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养老系列报道”,为您一一解析。
缴多缴少如何缴,养老保险受到普遍关注
“前段时间全市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但单位给我们还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的,我一直很想知道,像我们这样交,退休后大概一个月能拿多少钱。”30岁的小杨是蚌埠市某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对于今年7月1日起缴费基数调整尤为关注。他告诉记者,社保待遇是按照“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原则计算待遇的,这也就决定着退休后可以享受什么等级的待遇。
“虽然缴费基数较过去上调了,但我们依然处于最低缴费基数,也就是每个月3396.35元,一想到退休以后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块钱,这点钱不够养老的。”说到这,小杨有些无奈,“再算上通货膨胀,估计这点钱也就够吃饱饭的,要是真得了大病急病,还是得自己存点钱。”
因为养老金焦虑的还有不少人。现如今,从没有交过养老保险的人不在少数。陈女士的父母快50岁了,从来没交过养老金,对于是否可以补缴、如何补缴一直比较关注。“我父母年轻时在家务农,最近十余年在外务工。一直没有交过养老保险之类的钱,眼看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毛病逐渐增多,要是能够补缴养老金,他们晚年生活也能有所保障。”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天她除了从网上搜索这方面的政策外,还到市人社局专门咨询过,希望能为父母选择最佳的养老方式。
相较于小杨和陈女士等人的忧虑,在市老年大学摄影专业研修班进行深造的崔固成已经开始享受晚年生活。前段时间,崔固成和老伴一起去美国看望了女儿和四岁半的外孙,并在那里生活了三个月,玩遍了整个美国西部。
现在暑假开始了,老两口放假期间也没啥事情,就把外孙带回了蚌埠,还给小朋友报了兴趣班。每天接送外孙上下课成了崔固成暑假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崔固成说:“外孙一直生活在美国,女儿也没时间教中文,希望今年暑假的兴趣班能让孩子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可以说上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退休前,崔固成曾任原市发改委调研员。因为工作年限长、享受正县级待遇,他每个月有5500元的养老金。“我刚退下了3年,身体还不错,养老金也够用,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我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享受生活。”崔固成告诉记者,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是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前两天从报纸上看,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又上涨了,这让我们对晚年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
孩子成家后,分开住成了不少老人的选择
人老了,情不自禁会期盼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幸福,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一部分老人并不想跟子女一起住,他们认为“分开住还能相亲相爱,住一起可能成冤家对头”。
已经退休五年的朱燕,除了去市老年大学上课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几个好姐妹一起参加合唱团的演出活动。朱燕告诉记者,孩子成家后,朱燕便与孩子分开住了。“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现在儿子总算成了家,我也算功德圆满,但是赡养母亲的义务,我还要继续尽到。我的老母亲已经88岁了,经常生病,去年开始已经住了好几次院,对于小孙子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开始,儿媳妇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儿子让我安心在家,还宽慰我让我别有负担,要有自己的晚年生活。”
说到养老的问题,朱燕有些触动。“今年5月份,我的三个好朋友分别因为脑梗、癌症相继去世,就在上个月又一个因为哮喘去世,世事无常,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朱燕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前进行了养老规划,现在除了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外,她买的两份商业保险已经开始兑现,“按约定55岁以后返利,逐年5%递增,现在我每个月还能拿到三四百块钱。钱虽不多,够用就行,生病了还能有一定程度的报销,不会拖累孩子。”
因为比较喜欢乡下的生活,家门口就能找到拉呱的乡亲,80多岁的吴大娘从儿子家搬回了老家。“我不识字,平常也很少出远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些青菜黄瓜也能自足,儿子闺女每个周末都会过来探望,给我带一些水果,节假日还会轮流接我过去过节,这种生活还是挺好的。”
怀远的杜阿姨今年60岁,在儿子家帮忙带了一年多的孙女,但这一年里她生活得并不自在。她的想法是,等到孙女上幼儿园,她就回老家住。杜阿姨说,跟儿子、媳妇最大的冲突就是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孙女能吃饭的时候,我说下点面条,咱奶孙俩一起吃,儿媳妇不让,说孩子饭要单独做,还不让放盐;吃饭的时候,还不让我用嘴试温度,说怕有细菌;天冷了,我说给孙女多穿点,儿子说不能带暖,容易生病……”这样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让杜阿姨很不服气。“不住在一起就不会有冲突,毕竟是两代人,观念不同肯定会起冲突,如果儿子媳妇要生二胎,我坚决不会再带。”杜阿姨说,“今后自己年纪大了,也不会住在儿子家,我有退休金,也有医保,还买了保险,到时候找一家养老院住进去,孩子有时间过来看我就行,也不给他们添负担。”
对于在哪养老的问题,家住曙光社区光明花园小区的胡萍有着自己的想法。为儿女操劳了半辈子,胡大娘很想放松一下,便到小区新开的老年公寓办了个日托卡,一个月1280元。“像在社区遛弯一样,挺好的。”胡萍说,老年公寓离儿女的住宅也不远,早上来这里吃个早饭,还能和老街坊们打打牌、聊聊天,吃完晚饭后,还能有专人送我回家,孩子们也比较放心。
当你老了,向往的晚年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我现在还没考虑自己的养老生活,我只是在考虑父母的赡养问题。”沈女士是蚌埠市某企业职员,自从儿子出生后,沈女士的母亲便从老家来帮忙带孩子。“现在孩子小,两室两厅的房子还能将就,等孩子大了,要有自己独立的房间,那时候父母年纪也大了,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再回老家。换套更大一点的房子,让父母安享晚年,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本分。”
“其实,我也是很矛盾的。和子女生活,怕因为生活习惯问题大家都不开心;要是我们老两口自己生活,又觉得冷冷清清的,要是能和孩子们住在一个小区里,打个电话,十分钟之内就能见到,相互也能有个照应。”退休后,刘永刚除了时不时去儿女家串串门,就是和老伴一起锻炼身体,跳跳广场舞,还在孩子的安排下一年出去旅游一次,对于现在的生活,刘永刚挺满足。
对崔固成来说,关注老年人,不能仅限于物质层次的“老有所养”,精神层次的“老有所乐”更要重视。“就拿自个儿老伴来说,她退休后,突然闲了下来,无事可做便打起了麻将。前段时间,社区了解到老伴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便被社区返聘为第一书记,现在家长里短的都要找老伴评评理,虽然忙多了,但人也更精神了。”
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老人们的需求和政府、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之间能否有效对接的问题。崔固成认为,现在人口老龄化增长迅速且数量大,老年人在文化修养、收入以及年龄等方面存在千差万别,要满足大量老年群体的差异化文化需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显著不足,文化服务和消费产品不够丰富,在完善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和老年产业等方面,必须依靠国家、社会、家庭和社会组织合力推动。“当然,也可以充分发动我们老年群体参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是乐意之至,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更有价值。”
新闻推荐
天天学 抽空学 稳步学 高中生暑假该怎么过? 家长:良好习惯 注重养成 老师:劳逸结合 休息为主
本报记者刘晨文暑假到了,过个快乐轻松的假期也是必须的,不想学习,只想刷刷抖音快手,但作为一名高中生,时下显然是行不通的。其...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