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珍珠小区的高阳每天上班前,都会打开蚌埠掌上公交APP,看看105路公交车距离家附近的公交站还有多远,然后出门,再也不怕等车了。
蚌埠掌上公交APP只是蚌埠公交发展的一个缩影。1978年至今40年,蚌埠公交的发展可谓是天翻地覆。今年68岁的赵刚出了小区大门就坐上了一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不禁感慨,40年前公交线路很少,出门办事或者买个东西,都得提前几十分钟到站点等着。哪像现在这么方便,公交车都通到了家门口。
若说对公交车变化感触深,退休老公交驾驶人王安民算是其中一位。“1976年,年轻的王安民进入公交公司工作。那时候,能开公交车为人民服务,可是件让人自豪的事情。”
在改革开放初期,蚌埠市的公交系统还不发达,整个市区只有1、2、3、4四条线路。作为老一辈公交驾驶人,他亲眼见证蚌埠公交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那时候开公交车,车内是冬天冷夏天热。特别是夏天,为了降温,驾驶人把麻袋盖在引擎盖上,泼上水。还要在驾驶室旁边放一盆凉水用来擦汗。”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王安民和公交车成了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蚌埠公交把握机遇,集中精力狠抓营运生产和基础建设。10年间,营运车辆增加到150台,线路增至13条,全长129公里,客运量增至1.26亿人次。进入上世纪90年代,蚌埠公交逐步走向市场化;2009年公交公司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新时期,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公交优先”政策的逐步落实,蚌埠公交迎来了又一轮发展和巨变。原先的汽油车、燃油车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替代,让老一辈公交人感受到公交车的华丽转变:“黑尾巴没有了,车内还有空调,下一站是哪,广播的清清楚楚……”2016年以来,蚌埠市更新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近千台,新能源车辆占比达87%,位居全省第一。以十九大代表、公交驾驶员杨苗苗为标杆的品牌服务,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400多个苗苗车组百花齐放,公交服务社会满意率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蚌埠市公交事业快速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打造智慧公交,积极构建集调度、客服、管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智能公交指挥系统,推出“蚌埠掌上公交”APP、电子站牌、支付宝扫码乘车等服务功能,初步实现了营运生产、公众出行智能化、系统化,让蚌埠这座城市跑出了新速度。
新闻推荐
真正高温今天到 未来10天都如此 周末高温35℃,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本报讯(记者陈瑶实习生张南)最近几天,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蚌埠市的天空又开启了梦幻美颜模式,久违的蓝天白云回归,而未来...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