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蚌埠特教中心推进信息化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特教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不久,在教育部发布的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和学校案例中,该中心被推选为 “2016-2017年度典型案例示范学校”,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特殊教育学校。蚌埠特教中心校长李森:
特殊教育因其自身属性,比普通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没有先例可循。在实践教育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配置及信息化应用,分批次搭建学校信息化高速公路,以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助力特教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以来,我们利用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先后投入700多万元构建信息化硬件环境,高规格建设学校管网设施,搭建起千兆高速网络。教室均标配“班班通”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生机比、师机比分别为1∶3、1∶2.5,满足了日常教学和各类活动的需求,为信息化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过去,学校康复教育用的大都是“土办法”,教师教学难、学生不爱学,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医教结合教室、语训室、感知觉互动教室等十几个基于软件操作辅助康复训练的功能室,提供音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利用人机互动,开展“一对一”目标训练。学校通过相应的评估软件,评估出学生的8大领域发展情况,计算机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制定出“个别教育计划”。结合日常康复教育活动,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康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师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应用、硬件维护和管理等进行年度考核评比,不断完善常态化机制。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相关培训,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好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资源和云平台,我们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搭建起家校沟通的便捷桥梁,帮助每一位残疾儿童享受公平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去年,我校还牵头启动了蚌埠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鼓励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节课形成电子教案,并逐步打磨成精品教案,形成微课或课例视频,上传至学校网站和省特教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本报记者 孙言梅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媛媛)5月29日上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捍卫率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全覆盖检查第六督导组,到禹会...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