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瑶
千百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为人父母的美好夙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家校共育”的理念也随之不断普及。家长白天上班、晚上“陪读”、改作业,还要随时准备接受老师的调遣,配合孩子所在班级的各项活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老师的责任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不过即便有些小情绪,但在行动上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义无反顾地服从老师的指挥。
改作业、打扫卫生……家长随时待命
几乎每个在读学生家长都有陪读的经历,而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似乎也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老师把批改作业的职责推给家长,这也成为被家长吐槽最多的点。
“一开始老师说让家长检查作业,我就看看孩子的作业写完了没有,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结果孩子回来告诉我,这样不行,老师要求家长必须用红笔进行批改,改完了再签名。”陈女士说,去年孩子刚上一年级,写完作业说要妈妈改作业,她以为是孩子搞错了,特意给老师打了电话核实。“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可从来没让父母给改作业,从小到大,不都是老师改作业吗?”
“字写歪了,老师也要在群里通报批评家长,难道一年级孩子都该个个是天生的书法家吗?”儿子刚上一年级,周女士已经觉得自己被孩子的作业折磨得快崩溃了。“我想知道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合适,我根本不想帮孩子批改甚至订正作业后交上去,作业做错了很正常,每个孩子都是检查全部正确了交上去,有意义吗?”周女士说,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老师的职责之一是批改作业、试卷,发现学生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作业不该是家长的活。而且家长不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孩子需要的不是正确答案,而是学习方法。
当年毕业于211大学的王云,在单位算是公认的才女,可是处理起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作业时,她却时常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下班还要做手工劳动、手抄报、搞调查,孩子的作业到底布置给谁的?”王云说,老师布置给孩子的各种作业有时简直匪夷所思,不知有何意义,但家长却不得不完成。“提起那个手抄报我就很反感,我都做了好几次了。孩子还很小,好多字都不认识、更不会写,都是家长的活。而且好像交上去后,也没有什么用,都是学校要求,老师也很无奈。前段时间,老师还要求孩子回来做班级的LOGO,好多家长都是找打印店请别人设计的,费事费力费钱,孩子也不懂是啥意思。这回我就没做,我直接告诉了孩子‘妈妈不是万能的,不会做。\’”王云说虽然偶尔这样一次,自己觉得轻松爽快,但如果这类作业总不能帮孩子完成,那孩子就不开心,因为别人的爸妈都在千方百计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奇葩作业。
“有一次我出差,孩子妈妈单位也有重要的会议,我们都没办法到学校去值日,所以打算让孩子自己去打扫教室卫生,但老师没同意,最后只能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学校擦的教室玻璃。”在蚌埠市一家国企任职中层的刘先生说,“好像我们做家长的都没事,都不用上班,就得随时待命,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得挺身而出,然后使出我们的十八般武艺。”
是该积极主动还是学会说“不”
说起各种“家长作业”,家长们唾沫与眼泪齐飞。家长被召唤干活,承担一些原本与自己本职工作或是家长身份无关的事情,有家长戏称自己成为“编外教师”。
对于“编外教师”的身份,家长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长认为在班级活动中积极活跃、愿意为孩子付出、为班级付出的家长,确实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发展。
李先生的孩子就读一年级时,学校新校区还有些设施没有完全到位。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绿化任务,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通知后,家长们就带着铁锨等工具到指定的位置开始种树。
“当天中午,我和另外几个比较熟的家长一起去的,大家很快就把活干了,班里大部分家长都去了。如果家长总是拒绝参加这些活动,老师会觉得家长对孩子不够重视,孩子的心情、状态肯定也都受影响。既然我们想让孩子接受精英化的教育,那么就得让孩子养成习惯,不论什么活动、什么作业,都要出色地完成,即使现在他们没法直接参与,由家长去完成也是给孩子在做榜样。”李先生认为,家长积极完成老师要求的各项作业、任务,会提升孩子的信心,增加孩子在班级中的活跃度以及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都是有益的。
市民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张女士坦言,老师从来不会摊派给她什么额外的任务,“因为老师知道我绝对不会做的。”张女士认为,之所以有的老师习惯性地将一些学校、老师的分内工作推给家长,这个风气的形成与一些过于积极的家长也有关系。“有的家长为了讨老师欢心,大包大揽,主动要给班级张罗一些事,把老师的活都揽了过去,有人分担,老师当然欢迎,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张女士说,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自己从不推卸这份责任,但是不该家长承担的,她绝不插手。“我每天都会督促孩子要按时完成作业,但我从来不给他改作业、签字。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的本分,他必须自律,并且自己对答案对错负责,而改作业应该是老师的职责,不改作业老师怎么发现孩子的问题,怎么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张女士认为,孩子有一天会长大,会独自面对社会,而学校就是孩子在目前的年龄段要面对的社会,家长要帮助孩子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完本该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我会告诉他如何不让老师批评,但该他做的卫生扫除、各科作业等等,都是让他独立完成,我不会参与。”
家校共育需要的不是互相吐槽
如何厘清“家校共育”的职责边界?记者在进行这一话题的采访时,一些老师认为话题过于敏感,而且所谓的“边界”也实难厘清,所以不愿多谈。但所有的老师们对“家校共育”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仅靠老师课堂上的“言传”就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进步和提高是不现实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孩子在校时间和在家时间相比,毕竟是少的,为什么一样的课堂却教出千差万别的孩子,差别就是家庭时间。所以,需要家长在孩子课外时间配合老师做好“身教”,而且家长的“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再说,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对都比较差,就更需要家长的陪伴督促和以身作则的带动和影响。
“大家以为老师想让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手抄报吗?老师也不想,关键是学校有要求,有检查啊。这个月是禁毒月,禁毒方面的手抄报、演讲、活动,下个月是航空月,航空方面的小制作、手抄报、展览……收上来之后老师还要拍照片、写报告,其实老师也很无奈啊。”蚌埠市一小学教导主任王老师说,其实家长也不能全怪老师偷懒、失职,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当下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教育现状只给了老师讲课的权利,却剥夺了老师管学生的权利。很多作业其实老师布置的初衷是为了锻炼孩子,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做不好,偏要代劳,于是就成了家长作业。
“家校共育需要的不是互相吐槽。”蚌埠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吴松年认为,“家校共育”的边界出现模糊,并不代表所有的老师都在推卸责任,也有很多兢兢业业的老师在教书育人。家长说家长的理,老师说老师的理,仔细想,其实都在理,既然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多一些换位思考和沟通,家校双方相互理解配合好才是最重要的。小学阶段确实需要家庭更多的配合,因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起跑,家长才是最好的领航员,多多付出必不可少。但老师不应该打着“家校共育”的名号给家长摊派任务,家长对老师也应保持尊重,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即便老师有某些问题处置的不妥当,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多沟通。
新闻推荐
近日,龙子湖区司法局组织局机关、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了区委政法委组织的“国家安全日”法治宣传活动。活...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