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走进蚌埠历史文物系列之④ 席地而坐的蚌埠先民 □

来源:蚌埠日报 2018-03-02 13:24   https://www.yybnet.net/

鎏金蛙形铜茵镇。(资料图片)

1973年,在蚌埠西郊的墓群中,曾出土鎏金蛙形铜茵镇两件,各自呈圆饼形底座,上伏一蛙。底径高8.1厘米,高4.3厘米,两件重1208克。这两件茵镇的出土,成为蚌埠先民生活中习惯席地而坐的例证。

茵镇为何物?

茵镇,也称席镇,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西汉,是我国古代贵族室内用以压住茵席边角的饰物。在《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有“瑶席兮玉镇”的辞句,即指此物。东汉王逸曾注解为:“以白玉镇坐席也。”原来,古代并没有椅子这类坐具,因此在落座之前,要先铺设一张席子,即席地而坐。但使用坐席时,席子多半会跟着人的身体动作而移动,有的席子也容易卷角。因此,使用茵镇压住席子边角,成为古时的日常习俗之一。

《说文解字》曰:“镇,博压也。”除了坐席之外,古代的博戏也会用到茵镇。博戏的玩法是投箸行棋,玩时由对局者轮流将筷子状的竹箸向席上投掷,根据投箸的结果来移动棋子。由于投箸的结果很重要,而对局者往往处于兴奋状态,会将竹箸用力投掷,可能让席子动荡、移位而影响投箸结果,因而博戏时所用之席也常用茵镇固定。五代以后,古人不再席地而坐,室内改设桌椅、卧榻等,茵镇也逐渐在中原地区消失。

工艺价值几何?

现存于蚌埠市博物馆的鎏金蛙形铜茵镇出土于蚌埠西郊,铸造于汉代。茵镇多为一套四件,目前存有两件。这两件茵镇通体鎏金,但大部分已脱落。从外观来看,整体造型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呈圆饼状,为茵镇的底座。上半部分,即圆饼形底座上伏有一蛙。青蛙蹲坐、昂首,做欲跳跃状,造型活泼,神形兼备,动感强烈。上半部的铜蛙通过其腹部下方的轴与下半部的底座相连,使得它们能在底座之上较为灵活地旋转。

这两件鎏金蛙形铜茵镇的发现,对蚌埠地区汉代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习惯、工艺制造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新闻推荐

小区停车位应该对外开放吗 外来车辆点赞共享车位,而业主抱怨停车变难了

本报记者对一些车主来说,常常要一下班就急匆匆赶回小区找车位,深怕回去晚了找不到车位令人捶胸顿足。近日,滨河御景小区一位业主就拨打了市长热线12345反映,小区物业允许外来车辆付费停车,导致小区内...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进蚌埠历史文物系列之④ 席地而坐的蚌埠先民 □)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