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蚌山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致化管理,先后通过了中央和省环保督查、省委巡视、创城“国检”和十九大维稳安保等重大考验,书写了蚌山新的奋斗篇章,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蚌山品牌”“蚌山标杆”。
精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壮大市级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上海凡古科技大数据、华特科技指纹识别模组、深圳创福联数码等项目正式投产,全市首架自主研发生产的工业无人机—“蚌山001号”在蚌山诞生。
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31个老旧小区完成提升改造,66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区、乡(街)、村(社区)三级,实现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行;“三位一体”的“城市管家”模式实现道路、市容、老旧小区管理市场化运作。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自主投资兴建的最大安置房陈梁新村实现回迁安置,一实校城南校区、水游城学校,26中燕京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么多开创性工作,铭刻在蚌山发展历史上,靠的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精准,是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精致,是苦干实干加巧干的首善担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面对市委、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新期待、新要求,2018年,我们将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用“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好我们的城市,坚持老城区做“减法”,完善功能、优美环境,新城区做“加法”,精雕细琢,高标准建设,通过优建设、强管理、美环境,切实提升城区人居品质;用“新理念”发展新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善智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努力形成皖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深化“帮办服务”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格局,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用“新思维”建设美丽蚌埠的“后花园”,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游蚌埠、逛蚌山”做成家喻户晓的旅游品牌,建设蚌埠城市“客厅”和美丽蚌埠“后花园”,打造绿色发展的蚌埠样板;用“人民至上”的思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持续改善民生,建设人人享有、更加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解矛盾机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让全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升能力、履职担当,大力践行“以履职尽责敢当为荣,以为官避世不为为耻”的从政理念和“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抓好落实才是真功夫”工作要求,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奋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崛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牢记使命的蚌山人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加快推进“现代蚌山、生态蚌山、服务蚌山、首善蚌山”建设,努力在蚌埠市建成“两个中心”中成主阵地、在实现“两个全面”中走在前列,为全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沛)“品尝特色菜、感受农家乐。”大年初五,市民陈先生一家三口选择在市郊的一家农家乐内,悠闲地度过了一天。逛庙会、品民俗……春节期间,全市各景区推出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催热了长假...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