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答好制造强市的“蚌埠答卷” □

来源:蚌埠日报 2018-02-09 12:32   https://www.yybnet.net/

策划人语

制造业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城市强。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安徽省综合性工业基地,制造业是蚌埠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基础,也是差距和潜力所在。

在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背景下,蚌埠市深刻把握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总体方向,立足全市制造业发展新阶段,充分认识新时代蚌埠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推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服务化,建设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制造强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聚焦工业突破,加快推进“五大制造”,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号角铮铮,推动“蚌埠制造”向更高层次跨越。战鼓隆隆,建设“制造强市”正在蓄势聚能。本期起,《深读周刊》将围绕“蚌埠制造”陆续推出6篇深度解析性报道,展示蚌埠市在“制造强市”中的作为和担当。

工业固本,工业强基。从一个渔村古渡到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全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蚌埠可以说是兴于工业,工业是蚌埠发展的重要推力和核心支撑。

被誉为“工业中的工业”的制造业,占蚌埠工业90%以上的份额,是蚌埠工业不折不扣的主力军,更是蚌埠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回首过往,蚌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断丰富着城市工业底蕴,以苦干实干加油干的劲头精心编织着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制造梦”。

从滑坡到赶超

负重爬坡奏强音

说起蚌埠的制造业,历史上曾经诞生过全省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收音机的数个“第一”,就被人拿来津津乐道。

的确,在蚌埠城市发展史上,制造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数据资料显示,“一五”、“二五”时期,蚌埠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全省第二位,国有工业总量处于第一位,“六五”末的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位,“工业在全省的比重始终在11%以上”,市经信委主任陈常林如是介绍。

工业兴则蚌埠兴,工业强则蚌埠强。工业的每次前行,都是非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对蚌埠来说尤其如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蚌埠的大部分企业没有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转型中出现挫折,使得原有的产业和企业优势逐步丧失,工业总量由1985年的占全省9.8%下滑到2000年的5.3%,在全省的位次从1985年的“蚌老二”跌落到2000年的“蚌老八”。伴随而来的,便是城市地位的一路下滑。

这段被蚌埠人定义为“黑历史”的工业滑坡史,也是令陈常林深感痛惜的“蚌埠往事”。不过,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在经历负重爬坡、攻坚克难的“十一五”、“十二五”之后,蚌埠工业的风向终于扭转了过来——“‘十二五\’以来,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稳居全省前五位”。

翻开蚌埠工业重振追赶的简史,进入新世纪以来,来自国家层面的中部崛起、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省级层面的“两淮一蚌”城市群、皖北中心城市等战略平台,都成为蚌埠实施“工业强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赖以借力的重大机遇。

围绕产业、企业、园区和项目,蚌埠倾全市之力聚焦工业突破,集中精神推进转型发展,经过十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增速领先、总量进位、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的良好态势。“逆水行舟,方显英雄本色”。市发改委主任吴永彬曾在经信部门工作多年,在他眼里,近些年,蚌埠为培育和发展工业经济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制定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从2011年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到《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后来提出的“5116”工程和“363”城市框架,蚌埠工业一次又一次向高端化、集群化、链条化发起冲锋,新产业、新业态、新替代不断涌现。

同样,在安徽财经大学皖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安的研究中,蚌埠通过坚持不懈地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科技创新要活力,正在让“传统产业占据高端、新兴产业占据主导”的工业理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从“制造”到“智造”

产业突围有方向

七年前,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从投料、涂胶、曝光,到切割、检测、包装的32道标准工艺流程,曾让慕名来蚌的客商为“蚌埠智造”大为惊叹。

五年前,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的一次在线远程“会诊”,解决了远销巴基斯坦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响问题,让海外客户为安瑞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拍手叫好。

三年前,安徽珩业车轮有限公司采用的车轮制造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系统,开创了国内车轮制造行业采用机器人的先河,走上了“生产规模扩大三倍,员工却零增加”的成长之路。

去年,中航三鑫作为蚌埠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无人工厂”建设的先行者,获得了中央和省市媒体的广泛聚焦。

……

依托信息化、“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力量,“智造”就这样一点点渗透到蚌埠制造领域。

“智能、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市经信委综合法规科科长崔世华认为,加快智能融合,将对制造业转型发展发挥“倍增效应”,为“弯道超车”创造“机会窗口”。

“创新不仅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更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武器。”陈常林告诉记者,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工业在促进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而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重要一极,蚌埠同时又在思考如何把城市的创新资源优势与工业禀赋潜能紧密结合。“近些年,蚌埠坚持聚焦创新驱动,向自主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做到了在制度创新上先跑,在原始创新上领跑,在打造平台上抢跑。”

如今,走在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内,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代表的“新玻璃”产业,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在超薄玻璃基板、光伏玻璃等领域内多项技术垄断,取得了系列世界领先科技成果,实现了玻璃越做越“薄”、产业愈来愈强。就在几天前,这家五年拿下4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研院所,又经批准发布了目前我国最薄玻璃的最高标准——《液晶显示器用薄浮法玻璃》国家标准,打破了超薄玻璃的国外技术标准垄断。

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

抬高标杆显担当

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对蚌埠而言,抓住了制造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关键;抓好了制造业,就等于在群雄逐鹿的区域竞争中站上了“风口”。

在《中国制造2025》成为下一个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总领和遵循之后,《蚌埠市制造强市建设实施方案》也迅速出炉,提出要直面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主动谋划,全面对接,为蚌埠工业发展下好“先手棋”,推进“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

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只一字之别,却标注出制造业在蚌埠的根基、差距和潜力所在。

为此,拓展提升制造业发展战略平台,共享平台背后蕴藏的高含金量,成为当前蚌埠建设制造强市的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国家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为蚌埠大力发展制造业添注了莫大动力。为了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转型发展先机,主抓城市工业的市经信委丝毫不敢懈怠:“蚌埠市积极响应,迅速启动‘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进展。”

随后,当“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升级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提出支持距离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城市联合申请创建示范区之时,蚌埠向省政府报告:安徽作为中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场,合芜蚌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有基础,有优势,建议省里专门成立组织,明确部门负责,启动创建工作,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及申报前期工作。

“通过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融合、绿色发展、强基固本,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布局优化。”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说出了如此期许。

说是期许,实际上更是让期许变成现实的责任担当。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如何强供给、促转型,在制造业洪流中争先进位;如何强化组织保障、政策支撑,补足补齐发展短板,都是推动蚌埠制造业由“大”转“强”必须面对和破解的命题。

潜力在此,希望在此,差距也在此。唯有聚焦重难点问题各个攻坚,全力开辟转型升级新路径,蚌埠制造业方能高速释放能量,加速老工业城市一朝梦圆。

■专家视点

蚌埠如何联合合肥与芜湖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层面提出的宏大计划,自2016年3月以来,全国已有宁波、泉州、沈阳、长春及安徽省合肥市等12个城市和苏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长株潭衡、郑洛新等4个城市群获批“中国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试点示范。

2017年11月,国务院又启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明确直辖市市辖区和副省级市、地级市均可申请创建示范区,距离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城市可联合申请创建示范区。这是前期“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升级版,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和城市群已经展开“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相关方案的编制和申请工作。

蚌埠开埠仅一百多年,但这个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蚌埠建立了以机械制造业、纺织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曾是安徽省的主要工业城市。近年来与东南沿海相比,蚌埠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蚌埠仍保存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开发能力。现在国家积极推动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蚌埠作为中部省份的一个老工业城市应抓住机遇,借助合芜蚌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的平台,联合合肥、芜湖共同创建合芜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合芜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不仅有利于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市,也有利于蚌埠在全省进一步明确方向,集中力量,发挥创新、产业、资源等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产业。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在创建合芜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进程中,合肥是“科学城”是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而蚌埠有老工业城市的底子,可以作为创新成果转化中心,特别是蚌埠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可以打造为新型制造业发展的龙头。

为了创建合芜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将蚌埠打造成新型制造业中心,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政府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各类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蚌埠科研院所较多,数量和科研实力在省内仅次于合肥,有些科研院所掌握着国内一流甚至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有选择地引进资金和先进制造业。

新闻推荐

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见实效 目录清单中超八成企业签订改造合同

为深入推进蚌埠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市运管处率先在全省开展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制定《关于开展汽车维修行业...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答好制造强市的“蚌埠答卷” □)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