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就生活在蚌埠。这里地处南北交界,淳朴的民风让这里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年俗。
吃饺子闹元宵放鞭炮贴门联,小孩子凑到长辈身边讨压岁钱,在这样的嬉闹欢笑中,新的一年就这样到来了。
可在这所有生动的年俗中,幼年的我最心仪的却是最不普通的一条。那时候年岁尚小,电子产品也没有大量占据人们的生活,爸爸妈妈看起来一点也不老,我们还拥有不谙世事的天真,一到过年,最快乐的总是我们这些孩子。
每年除夕夜,我总是把爸爸在年夜饭上装酒的酒盒偷偷留下,手心里攥着五角钱,跑到小区楼下的小卖部买上一支红蜡烛,最后把酒盒和蜡烛郑重其事地交给年迈的奶奶,让她一定务必要给我做一个比去年还要好看的手工灯笼,等待做灯笼的过程是心急的,因为想早一点拿到楼下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奶奶笑着接过我的“宝贝”,麻利地在酒盒两边各剪出一个四方形的洞,以便透光。找来一根还算精致的小木棒,用红线将酒盒和木棒穿接在一起,最后将红蜡烛固定在酒盒底部,如此一来,一个简单又喜庆的“新年灯笼”就制作完成了。
我匆匆接过灯笼一路小跑着去找年幼的小伙伴,不一会儿,院子里便热闹了起来。年岁相当的孩子每人手里都拿一个自制的灯笼,我们小心翼翼地攥在手心里,仿若那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嬉戏打闹走过之处皆是欢笑,我们挑着灯笼幻想着它拥有天上的星星那样璀璨的星光,我们看着蜡烛一点点在“灯笼”中燃尽,听到爸妈叫我们回家的声音,于是依依不舍互相告别,相约明年继续聚在一起玩灯笼。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岁月,因为有了奶奶做的灯笼,过年时我们便拥有最纯粹的快乐。
长大后每逢过年,走在蚌埠的大街小巷,看着各式精美的灯笼,我总会有挑选一个在手中把玩的冲动,虽然这些灯笼比起记忆中那个酒盒灯笼好看多了,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它们冷冰冰的没有生机。或许在我的心中,它缺少的就是那个年幼的孩子呼朋唤友在月夜下尽情欢笑的回忆吧。
作者系蚌埠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系学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景通讯员李明)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小金库”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解决“小金库”禁而不绝问题,构建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近日,市纪委市监委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