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天上班期间,不是在督查公厕运转情况,就是在去公厕的路上,哪有时间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不过现在公厕的条件比前两年是大变样了。”2月5日,记者在中荣街公厕遇见了蚌山区环卫所公厕队队长黄恺,他低头看看便池附近有没有尿渍、尿碱和烟蒂,闻闻除味机散发出的清香,随后提醒保洁人员褚树井这两天冰冻天气地面容易湿滑,要及时做好处理。
“前几年公共厕所的条件真不咋的。”黄恺说,“闻着味道就知道哪是厕所,一进门就臭气熏天,苍蝇蚊虫乱飞。便桶脏得不能看,地上到处是水渍。有的人上过厕所后也不知道冲水,让人作呕。而且连个洗手的地方都没有。”记者与他驱车来到“面条街”,“到了晚上,几个朋友喝酒聊天,一顿饭都要吃个几小时,上厕所肯定是免不了的。”黄恺说,“整个面条街就一个公厕,那时候里面真是脏乱差。”如今,公厕门头上设有蓝底红字的“公共卫生间”,遮挡墙上贴着“蚌埠市市民公约”、“小心地滑”的提示牌。进入厕所内部,地面干净整洁,一个个干净的小便池替代了过去的便桶,小便池内都放上了樟脑丸,令人感到十分贴心的是公厕内部还装上了除味机。公厕保洁员李兴卜告诉记者,只要有三五个人如厕,他就会进入公厕查看卫生情况,以便及时清理。
当日,记者又随机走访了位于张公山美食城、国货路步行街的多个公厕。如今这些厕所也都变了模样,干净整洁的内部环境、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异味也已经基本消除。“现在的公厕环境真不错,尤其是这国货路步行街,还紧挨着篾匠街饮食群,每天人流量那么大,还搞得那么干净。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我都满意。”在国货路步行街,经营户赵女士告诉记者。
据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蚌埠市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理念,采取“四个一批”掀起公共厕所新革命。为解决市区部分区域公厕分布不均衡问题,蚌埠市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新建公厕塑造成城市亮点。自2014年,累计投入6539万元,共新建公厕43座,其中一类公厕6座,二类公厕37座,实现了全市公厕硬件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所有二类公厕和具备条件的三类公厕均设置了无障碍厕位和无障碍通道,新建公厕中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厕脏乱差问题,按照“先急后缓,先老城区后新城区”的原则,采取扩建、翻建和维修等措施,提升改造老旧公厕、闲置公厕249座,彻底解决了下水不通、化粪池漫溢等问题,有效缓解了建成区新建公厕选址难的压力。在工作(营业)时间内,自2015年1月起,免费开放沿街党政机关、企事业、民营企业共60座单位厕所,按照5000元/厕的标准予以专项补贴,填补了市区部分区域公厕数量不足的空隙;在公厕附近主要道路的构筑物上设置430个公厕引导牌,标明公厕具体位置、开放时间和距离,解决了市民寻厕难的问题。
另外,为解决中心城区历史遗留的54座老式旱厕环境脏乱差问题,在新建、改造和开放公厕满足市民如厕的前提下,市政府投入专项经费,对无法提升改造的“旱厕”实施拆除,让“旱厕”下岗。目前,共计消除建成区内旱厕54座,彻底终结了建成区旱厕的历史,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
新闻推荐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加快升级 邓向阳来蚌调研 汪莹纯陪同
本报讯(记者顾楷)2月3日下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来蚌,先后深入凯盛光伏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丰原集团聚乳酸纤维产业化项目、中电科第40/41所,就蚌埠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情...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