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鑫
伊迪丝·汉密尔顿在《希腊精神》这本书中这样说道:“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它是对心智的热衷,是对美的喜爱,是荣誉,是温文尔雅,是礼貌周到,是微妙的感情。如果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其影响的事物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文明的最高境界。”众所周知,蚌埠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了可贺可喜的成绩,这在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的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深入开展对文明城市核心意义的探索,而汉密尔顿的这番描述或许正为我们道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价值所在。文明教化的结果,不再是高高树立的标杆或榜样,而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性情积淀和德行培养,榜样的力量也不再以圣人般的形象体现,而只是一个人性美好的典例。我不知道何时能够到达那个理想的国度,但在我看来,我们仍是拥有通往康庄大道的途径的,那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信仰,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实际上,如果罗列种种创城举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创城”的任务落到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就是在教大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吗?生活中要有日常道德,只有大家都能遵守基本的秩序规范,我们才能生活在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因此,在公共场合,你不大声喧哗,就是创城;在办事窗口,你有序排队,就是创城;在十字路口,你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就是创城。在工作中要有职业道德,所以,作为交通警察,你坚守岗位稳定一方秩序,就是创城。作为一名商人,你务实诚信讲合作,就是创城;作为一名法官,你保证公正审判,就是创城。这样看来,做好本职,其实不就是各行各业的创城实践吗?想要我们身处的环境和社会变得更好,我们所能期盼的也就是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因此,身为司法系统里的一员,身为一名法官,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创城增添一分力量——始终秉承着司法为民的理念,用正义的天平捍卫司法文明。
说到坚守本职,司法为民,我想在此说说他的故事——蚌埠中院行政审判庭审判员匡伟。如果是在一个月以前,我还可以这样形容匡法官,虽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依然活跃在他已经驻扎了三十多年的审判一线,但现在,我只能说他在尽其所能地坚守在审判一线。因为就在前不久,匡法官突然患上了神经性面瘫,发病时整张脸全部没有了知觉,好在治疗比较及时,病情并没有进一步恶化,但即使如此,匡法官的面部仍没有完全恢复。然而,他深知自己名下有多少案件在审,明白有多少人在天天盼着他解决难题,为了不耽误开庭,匡法官不顾家人的反对,戴着一个大口罩就来上班了。实际上,人生病了,谁不想要、谁不需要好好休息呢,但身为一名行政庭的法官,有太多时候都由不得自己。行政诉讼,也就是俗称的“民告官”,这类案件中的当事人,大都对所有的“官”有着极大的抵触心理和意见,对法官这个有权裁决其诉求的“官”自然是更不例外。就拿房屋拆迁的案件来说,这类行政案件是矛盾最尖锐、最容易衍生其他恶性事件的一种。匡法官曾经的一个案件当事人周某,因为房屋被强拆,两年来多次提起诉讼,抵触情绪非常强烈,来法院成了周某每天的工作。面对这个老大难,匡法官没有放弃,他亲自到镇政府、县政府、市政府、最后到省国土厅,经过多次调查协调,最终解决了周某多年来的住房难题,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还有一批渔业社的职工因为房屋被拆而四处上访的案件,面对人数多、涉及信访、矛盾激化的批量案件,匡法官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首先安抚他们的情绪,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了解了他们的详细诉求和矛盾的症结所在后,历经了无数次的走访调查和调解,这批信访案件最终在匡法官的坚持和努力下以撤诉完美收官。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因为这就是包括匡法官在内的所有人民法官的日常工作,但个中艰辛,挣扎和付出,却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就能简单描述的。而我在此想表达的重点在于,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为什么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努力去这么做?为法官者,当以法载道,以官济民,二者合一,方为法官。上述两个案件,依照法律,其实判决很简单,但如果直接判决,老百姓的具体诉求解决不了,矛盾仍会存在,这时仅仅“以法载道”是不够了,身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一名合格的党员,更是其践行“以官济民”的时刻了。自然,这条路不好走,更何况我们还时常面临“有用为上,利益为大”的功利心态。遇到一件事,人们习惯先问,这有用吗?尽心尽力有什么用?不就是份工作吗?苦口婆心把案件调解掉有什么用?会加工资吗?能带来什么好处?而我想说,在这些事情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是价值,我尽心尽力工作,要对得起我自己的辛苦付出,要对得起因这份工作而牵扯影响到的他人;我苦口婆心调解,是为了让双方都能放下心结,彻底地化解社会矛盾;我尽心尽力,是觉得今后如果有人在面临压力和不理解而几近动摇时,哪怕我的话能对他产生一丝积极的影响,让他能够选择继续笃定前行时,那就是有意义的!
我们常常会被一些平凡的力量感动,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所谓的榜样或者典范,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是你我亲眼所见,他们的勇敢是你我亲耳所闻,我们才会被他们的力量所震撼和影响。鲁迅先生曾这样鞭策:“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的确,我被匡法官的光芒感染了,他让我看到,只要努力发光,不仅会照亮自己,更能温暖他人;他让我明白,那句“以法载道,以官济民”,不仅仅是宏大的口号而已,更是我们作为人民法官,每时每刻都在践行的事业;他让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在一点一滴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创城就像一场“微革命”,要求人人行动、敢于担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使得此时此地的世界是一个更好的所在,哪怕就好那么一丁点,我们就是在为构建一个更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诚如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的那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人民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执掌者,无论面临何种环境和抉择,我们义无反顾,我们坚定信念。不忘司法为民之初心,方得公平正义之始终,我们将始终坚守自身的法律信仰,努力把肩上的责任担当好,努力把老百姓赋予的福报发扬好。以法载道,以官济民,用正义的天平捍卫司法文明,铸就一面公正透明的司法屏障,守护好我们的美丽珠城。
作者单位: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梦晴文/图在龙子湖区投放的公共自行车,带有桩位。凤阳路立交桥下,孤零零地停着一辆小蓝车。倒伏在绿化带旁的小蓝车。停在胜利公寓小区楼下的共享单车。2016年11月底,公共自行车进入蚌埠...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