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淮河晨刊》以《共享单车 路在何方?》为题,报道了蚌埠市共享单车在运营中暴露的问题: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私人侵占伤害文明,押金难退拷问诚信……大家不禁会问:推广共享单车,倡导低碳出行,方便百姓生活是好事,可这件“好事”为何却如此“多磨”?
从新闻中可以看到,采取“无桩”运营模式的牛拜单车和哈罗单车,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小绿车”、“小蓝车”,由于车辆定位等技术层面原因未解决,对骑行者造成了监管的“真空”,乱象尤甚。“无桩”是一把双刃剑,给骑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纵容了乱停乱放和私人侵占。这儿横七竖八放几辆,那边歪歪倒倒停几辆,城市的整洁荡然无存。据说竟有住高楼层的使用者,每天让共享单车坐电梯和自己一起回家,出门时再一同出发,使“共享”沦为“专用”。龙子湖区投放的共享单车,得益于其“有桩”,管理要有序得多,却可能因定点停放不太方便而受冷落。
人的文明素质良莠不齐,对于少数不按规则“出牌”的单车使用者,有效约束机制和手段的缺位,使其不必承担违规成本,助长了共享单车使用中的混乱无序。自私利己者也如这单车一样,失去了“桩”的约束,放任自流,公德心日渐淡薄。
单车可以无桩,但我们的道德良知不可无桩,应有所敬畏。共享单车经营者要在心中立一个“诚信之桩”“优质服务之桩”,为用户妥善解决好押金退还问题,给无桩单车做好技术定位、违规扣罚工作,进而制约不文明使用者,为城市文明出力;共享单车使用者要在心中立一个“文明之桩”“自爱之桩”,遵守规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良好风范。做到了这些,相信共享单车的乱象必然消弭,问题的解决也如汤泼雪。
古时子罕以不贪为宝,现在我们以文明为宝,身体力行,让文明的雨露飘洒珠城,让文明的馨香润泽心灵,建设好我们宜居的大美之城。
新闻推荐
据中安在线—蚌埠新闻网报道,自2月1日春运正式启动以来,蚌埠市运管处连续作战,在“两站"地区开展专项行动,严查“黑车"及站外带客等行为。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开展夜查行动,...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