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婷婷)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蚌埠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近日发布,行动计划从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检测咨询可及性、综合干预实效性、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覆盖面等七个方面开展防治工作,织密织牢艾滋病遏制与防治的保障大网。
新老问题并存防治任务艰巨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蚌埠市1994年发现全省首例艾滋病疫情以来,全市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全市抗病毒治疗比例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虽然蚌埠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防治工作中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任务艰巨。”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蚌埠市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检测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数不断增加,耐药病人逐渐增多,治疗难度增大。此外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不足、各项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蚌埠市仍需要长期不懈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
为此,行动计划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等原则,设定工作目标,争取十三五期间实现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等,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蚌埠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多措并举 提升防治水平
扩大检测、加强随访可以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行动计划指出,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快速检测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超过5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具备快速检测能力。具备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对有感染艾滋病危险的就诊人员开展知情不拒绝检测。积极推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住院病人开展HIV检测。全市要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
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也是行动计划开展的目标之一。行动计划强调,要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按照就近治疗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逐步推广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服务。建立以市传染病医院为依托的市级艾滋病治疗中心,负责全市艾滋病治疗工作管理、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强化市县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职能。探索将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等相关诊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此外,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行动计划明确,民政、人社、卫生计生和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相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衔接,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生活救助,将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顾楷通讯员刘长勇)近日,蚌埠市10家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第26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至此,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82家。为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技术创新...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