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靳瑾 通讯员 赵肖灿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五年来,350多名市人大代表敢于担当、不辱使命,为本届的履职之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回首五年,一幅幅为民奔波的画面,一句句为民代言的话语,都是履职尽责的点滴。
2015年,市委确定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组织开展“四级代表携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大街小巷、社区村居,处处都留下了代表们的身影。哪里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哪里的下水道堵了没人管,只要涉及人民,再小的事情代表们都记在心上,跑在前头。谋思路、定计划、抓推进、促落实,为蚌埠市首创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年来,代表们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出发,着眼于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共提出议案42件、建议730件,涉及蚌埠区域发展、环境保护、交通治理、住房保障、促进就业、看病上学等多方面,通过这些议案的办理,有效推动了一大批关系蚌埠市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问题的解决。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打造宜居城市、全市工业投资情况、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情况、打造皖北医疗中心城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工作进展情况等共召开5次政情通报会,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满足了代表的知情权,进一步密切了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
“纳民意”不走过场、“解民忧”群众受益。2014年3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了以“访选民、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访选民”活动。全市5028名人大代表参加了该项活动,召开座谈会100余场次,走访选民6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746件,得到及时办理的意见建议112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四级代表访选民”活动,也让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察实情、解民忧,与人民共呼吸,深切感受到作为人大代表的存在感与使命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的民意汇集,有序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民主决策,更加凸显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倾听民众声音一直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这个中心点,代表工作年年有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将民生情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围绕人民这个中心,蚌埠市的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活力进一步增强。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代表依法履职的渠道,指导基层人大建设代表工作站,代表同群众联系更加密切,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健全。扩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形成了一套督办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办理的工作制度,着力推动议案办理。
目前,全市已建成270个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站,与人民形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系。
“打铁先得自身硬”。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上下功夫,建立人大代表全员培训制度,加强对代表的系统性培训。建立了代表履职登记、向选民述职、联系人民群众等机制,开展“创先争优”评选活动,促进代表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促进代表更好地依法履职、反映民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2016年10月28日,《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辞职暂行办法》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后正式施行。《办法》明确了代表辞职或劝退的依据、情形、方式、程序等,畅通了代表“出口”,初步建立了代表退出的良性机制。这也标志着,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人大代表退出机制,向懒政、惰政的代表说不,让代表履职不再“任性”。《办法》实施以来,已有多名代表按规定辞去了代表职务。
代表有届期,为民无止境。五年来,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各项民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发展逐步统筹协调、百姓生活环境更加绿色宜居、城市管理建设不断回归理性。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搭建平台,让代表唱“好戏”。代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代表的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新闻推荐
■编者的话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喜迎2018!无论是带领群众改变生活、见证奇迹的扶贫干部,还是为蚌埠玻璃勇攀世界高峰而倾尽心力的科研工作者;无论是呕心沥血为社区、一片爱心为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