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先后5次直接提到社会组织,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九大后,在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中,社会组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活力迸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厘清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成为政府部门合格“伙伴”,社会组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做过服装生意,开过餐馆,在接触了营养师这一行业后,常冰发现,“这么多年,总算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
为了把职业做成事业,常冰动了成立社会组织的念头,她说:“一个人单枪匹马做不了太多,一群人在一起才能把事业越做越大。”而成立社会组织,必须有与其业务活动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常冰便动员自己所在的营养师班全体学员,注册成立了现在的蚌埠市营养协会。
协会刚成立时的踌躇满志很快被接二连三的现实击破。“由于当时很多人对营养理念并不认可,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在很多单位无法实施。”常冰回忆道,协会成立后第一个顺利实施的项目,就是在蚌埠学院开展的“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为了推动这个活动,她带着会员多番联系高校,最后在市社科联的牵线下,联系到省内外多位专家,又从北大营养系邀请了柴巍中教授做专场讲座,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之后,常冰又开展过几次公益活动,但资金依然是个不小的压力。没钱也要做公益,这让协会中的一部分人无法理解,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可喜的是,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营养协会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常冰的队伍中来。2016年,经过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认定,蚌埠市营养协会被评为3A级社会组织,纳入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格目录。
最近,蚌埠市营养协会承接了市民政局所辖养老院护理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围绕临终关怀、三高老人营养搭配、基本急救措施等内容。培训116名护理人员,投标2.8万元。常冰告诉记者:“过去开展的一个个活动,大家都是贴钱在做,现在有资质承接政府职能,可以争取到一些资金,组织的发展稍微能有些保障,这让我们也更有干劲。”
接“政府单”推动社区协商
“这树去年还没有长这么高,我上次路过突然发现很多树枝和树叶就压在电线上,万一把电线压坏,小区路灯就不亮了,给小区治安也带来隐患。”“现在看是没出事,就怕大风大雨刮来,树枝乱舞会不会把电线弄断。”
……
日前,经开区龙湖新村街道金滨社区会议室,一场修剪小区高大树木的民主协商议事活动在这里进行。对于小区里的一些大树“长”到了电线上,居民呼吁解除安全隐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社区两委与居民代表最终达成共识,并将情况上报街道,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相关维护。
“我们希望通过民事民意民决的形式,真正让社区实现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项目社工刘艳告诉记者,今年8月,为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驻金滨社区,实施城市社区协商能力提升项目。自从有资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格的社会组织后,包括上述项目在内,为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芜湖市、蚌埠市、铜陵市已经承接了35个项目,成了不少服务对象的好“管家”。
赵守飞从事社区自治理论研究多年,既是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社区治理研究院院长,也是为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他认为,社区协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专业社工进入后,对相关基层政府公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指导、政策咨询、专题培训、专题座谈和技术督导,能使管理者更加明白“什么是社区协商、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协商、如何进行社区协商”,大大提升了社区协商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此外,专业驻点社工按照党建引领、参与式治理、项目化运作、组织化推动、利益引导的工作思路,引导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社区协商工作、提升居民的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可以推动社区协商工作的有效开展。
“量多质不高”的尴尬
截至2016年底,蚌埠市1033个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中,真正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认定目录的仅16家。近年来蚌埠市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一直面临着“量多质不高”的尴尬。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韩松告诉记者,从近几年年检的情况看,蚌埠市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能力弱、结构不合理、影响力不大的问题,“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和技术设备,去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韩松说,比如,很多参与社会组织的成员多为时间较充裕的退休老人,50岁以上人数偏多,年轻人很少参与,专业性不强。从328家市级社会团体来看,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到10%。
不少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依照《章程》开展活动,不按时换届、不参加年检、不公布财务,导致内部相互猜疑,没有凝聚力,长此以往弱化了自身的公益性、行业性、影响力和号召力,破坏了自身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公信力。
还有的社会组织登记成立时仅凭一时热情和兴趣,没有发展规划和预期目标,活动开展随意性较大;大多数社会组织普遍缺少“造血”功能,开展活动没有资金支持,有钱就开展,没钱就停止,活动没有延续性和社会参与度,不少社会组织渐渐就没有了踪影,成为“僵尸型”组织。
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也是制约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重要原因。韩松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由于目前蚌埠市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浪费等现象发生。经常出现不同的社会组织针对相同的对象进行重复服务的情况,如在儿童节当天集中去幼儿园慰问,不同的社会组织慈善救助了同一位老人,送去好几份“温暖”。“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社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驱动力。”
扫除“成长的烦恼”
今年8月,《安徽省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提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份额或比例。政府新增公共服务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的部分,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如果政府部门真正能落实相关政策,社会组织的发展指日可待。”赵守飞认为,制定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制定扶持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将政策资源嵌入到社会组织中去,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赵守飞告诉记者,导致蚌埠市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有社会组织自身建设能力等方面的主观因素。政府应积极完成由“掌舵人”向“划桨人”的角色转变,放权赋权,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平等参与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孵化中的社会组织扫除“成长中的烦恼”。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理应具有更高“颜值”。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蚌埠绽放出从未有过的靓丽形象——山清水秀、...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