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蚌埠新闻 > 正文

挑 水 ◆刘晓林

来源:淮河晨刊 2017-12-01 11:22   https://www.yybnet.net/

说到挑水,对生活在当今“自来水”时代的人来讲,是一件很陌生的事,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挑水却是很多家庭中的一项主要家务劳动。

当时在蚌埠市居民生活区的大街小巷隔不多远就会有一座专门售卖自来水的小屋子……水站,居民家中喝的水、煮饭的水、洗漱的水,一切用水都要到水站去买去挑。水站的面积仅有两平方米左右,里面有一个水龙头和一个高高的凳子,在窗户下面的墙上开个小孔,伸出一根从水龙头接出来的橡皮管。卖水的人一般年纪较大,负责水站的“管理”。他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掌管着水龙头和橡皮管。人们下班回到家中,头等大事便是挑水。几乎家家都备有水缸和一到两个木质或铁皮的水桶,一根扁担。挑水人多的时候,水桶一个挨着一个排成长长的队伍。挑水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彼此熟悉,排队的过程中也就站在一旁谈天说地。

我从10岁开始就与哥哥抬水。一开始弟兄两个瘦小的身体只能抬半桶水,要把家里的水缸装满水,需要四桶水,那么就要抬八趟。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抬水时的情景,那半桶水似有千斤重,双手托着压在肩上的扁担,脚下踉踉跄跄,身体东倒西歪,好不容易跌跌撞撞的将半桶水抬到家,已是口喘粗气,筋疲力尽了。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慢慢的我和哥哥抬水不再是那么吃力了。我们从一次抬半桶水到一桶水,到一次抬两桶水,后来又和妹妹抬水,逐渐的我可以自己挑水了,到了十五六岁时,我已经能够很自如的挑上满满一担水了。

在抬水、挑水中,最难的是夏天和冬天。夏天,每一家的用水量都大,傍晚到水站挑水的人就特别多,而这个时候水压又特别小,水流慢,抬一次水要花费很长时间,对于正是贪玩年龄的我来说无异于“浪费时间”;冬天,天寒地冻,特别是雨雪天气,本来就伸不开手脚,如果路面上再结冰湿滑,稍不留神就要摔跤。但是,我和哥哥也摸索出了一些挑水的技巧,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大多数人在午睡,挑水的人自然就少,这时候去抬水不用排队;冬天挑水的关键是不能慌张,桶里面的水不要装的太满,走起路来要脚下生根,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不要左右摇晃,水就不会溅出来。

上了高中以后,自己知道即将到“广阔天地炼红心”,为了能够适应农村身扛肩挑的繁重劳动,自己在每天的挑水中有意识的让自己两个肩膀轮换使用。两年以后,我的两个肩膀都能够挑水,走路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两只水桶随着扁担颤颤悠悠,一挑水轻轻松松地就挑回家了。

说来奇怪,练就了挑水的“本领”,自以为以后能够派上用场,谁知高中毕业后下放到邻县的国营农场,大量农业机械的使用,日常农活中就没有肩挑一说;回城以后时间不长,水站取消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水缸、水桶、扁担“下岗”了;成家以后住进了单元房,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挑水的“本领”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现在城里的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水缸、水桶、扁担为何物。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带八岁的女儿到农村的姑姑家,她指着水缸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我们家为什么没有?我费了好大劲才和她讲清楚。

新闻推荐

跑一趟路 办多家事 社区公共服务实现“一口式受理”

本报讯(记者李景)“以前办一件事,要跑好几趟,到好几个部门找好几个人,现在可好,到社区一个大厅就全部办齐了,省得咱跑了多少冤枉路啊!”大庆社区居民丁兴珍独生子女伤残二级,属于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到社区...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挑 水 ◆刘晓林)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